武汉三镇,分别是武昌、汉口和汉阳。汉口是武汉乃至华中地区的政治、金融、商贸、对外交往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自古被誉为“楚中第一繁盛处”,以“东方芝加哥”之名驰声于海内外。古代的汉口为汉阳府下汉阳县属地,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天下四聚”之一(“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武昌区位于wh市东南部,长江南岸,与汉阳区、汉口隔江相望,北至余家头罗家港与青山区毗邻,东南与洪山区接壤,西临长江,东拥东湖。汉阳区位于wh市西南部,长江和汉江交汇处。东南邻长江,与武昌区、洪山区隔江相望;西南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相连;西接蔡甸区;北依汉水,与江汉区、硚口区、东西湖区相邻。汉阳提起来也许没人知道,但是提到汉阳造,很多人就会觉得很熟悉。穆鹏的学校在武昌区,前有华中师范大学,紧邻武汉大学,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汉口站是全国铁路重要中转站,小吃批发地户部巷就坐落在汉口。武汉长江大桥也在于此。
穆鹏和几个舍友决定一起去户部巷,逛一逛零食街。到户部巷需要做一个小时车,距离还是挺远的。周六早上九点多钟,吃过早饭后,几人走到公交站点,准备坐车。公交车是加长的,中间有软连接,就像火车车厢的连接处似的。穆鹏和甄诚在座位上睡着了,其余几个人也迷迷糊糊,就郭雷还好,他也有困意,无奈怕坐过头,只好克制一下。夏日白天,他们几乎很少出去,因为只要是晴天,阳光灼烧在脸上,简直是一种煎熬,令人心烦意乱。今天阳光依旧很足,炎热无比,并未怜惜这几个少年。“都醒一醒,醒一醒,马上到站了”,郭雷大声说着。睡觉的人瞬间惊醒过来,都以为过站了呢,随后站起身,开始向后门聚集。所有人先后下了车,找到一个阴凉的地方消解暑气。一阵风吹过,没有带来一丝清凉,因为风都是热的,吹在脸上更不舒服了。易超掏出手机,查了一下,向北走到路口,右转后直行二百米就可以走到户部巷了。然后他在前边导航领路,后边的人紧随其后。
户部巷,连通民主路和自由路,长约150米,宽8米,有民主路西端、户部老巷、自由路中段、都府堤南段等4条街道与道路,主要由特色小吃群、楼和楼、文化长廊、文化墙、戏台等建筑组成。户部巷作为地名,历史相当悠久,在明嘉靖年间的《湖广图经志》里有一幅地图,上面清楚地标注着这条狭窄的小巷,由此看来,这条小巷至少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历史上的户部巷,知名度很高,巷子虽小,名气却很响亮。此巷东临负责管理户籍钱粮、民事财政的藩署(直属京城的户部)而得名。此巷古往今来,因地理原因(紧靠码头),舟车络绎,人气鼎沸。小巷人家勤劳巧作。汇江汉五粮、天下干鲜精烹细调,以鲜、香、快、热之汉味小吃惠及熙攘人群,声名鹊起,经久不衰。户部巷小吃已经成为汉味早点的代名词,现有“早尝户部巷,夜吃吉庆街”之说。
到了户部巷,两侧各种各样的小零食琳琅满目。几个人不着急买东西,首先要逛一逛,看看都有什么商品。半个小时,兜了一个圈,又走回了原地。商家主打批发,所以要是买的话需要足够数量才行。穆鹏提议买鸡腿,这里比超市便宜两块钱,很划算。于是,甄诚和邓波两人加入团购,一共买了五十个,几个人均分了。郭雷和郭伟更倾向泡椒凤爪,俩人一起也买了五十包。易超和张松,张辉买的卤鸡翅,甜辣口的,也买了五十包。吃的买完后,大家心满意足的走着。郭伟说江滩就在附近,提议一起去溜达会儿,大家伙赞同后,又纷纷指责他咋不早点儿说。说了估计也没用,出来后都一门心思找吃的。
江滩离户部巷有五百米,穆鹏最先到达,室友紧随其后。只见上面的行人来回穿行,享受着江边的风带来的惬意。一对情侣在玩双人骑的自行车,不是一前一后的那种,是并排的。看到他们忽左忽右,一点不熟练,就知道他俩没有掌握精髓。沿着江边的斜坡望下去,水岸线明显下降,上面的苔藓就像刻度线一样,暴露在眼前。天空上有六七个风筝在飞舞,底下的老大爷聊着天。这个地方放风筝再合适不过了,江边的风常年都有,而且还不小。路旁有一排长椅,大家把东西放在身旁,纷纷坐下,靠在椅背,享受凉风吹过脸庞的感觉。这时天空已经布满白色的云彩,阳光似透非透,就像拿着手电筒照在棉花上一样。偶尔会有几束阳光透射过来,非常刺眼。一个大爷用手拉着一个东西,倒着往人群这边走。等到跟前,定睛一看,是一只蜈蚣风筝,目测得有十米长。触角,头,身体都做的惟妙惟肖,活脱脱一只大蜈蚣。大爷过来其实是要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