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宁是不愿意让沈让为难的,他的心意自己还不知是如何,若是他不愿,或是自己会错了意。
不,不会的,让哥哥连金簪都愿意赠送给自己,他怎么会对自己没有情意,只是这事自己要亲口去问了他才作数的。
嘉宁心中想着,于是面色一正随即说道:“爹。”
宋明志(三皇子)见她呆愣片刻,面色凝重,便猜测她心中还为此事忧虑,还好自己已经替她谋划好了一切。“宁儿你放心,爹已经和你皇爷爷说了,你皇爷爷也觉得沈家不错。”
“什么?爹你怎么能这样!”一听到宋明志(三皇子)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大皇上,嘉宁立刻就急了,哪有这样乱点鸳鸯谱。
嘉宁内心最深处是愿意的,可她又带着些许对沈让未知心意的担忧。
好在大皇上并没有直接下旨,小婉也并没有从御前伺候的小姐妹口中打听出什么,此事就像是风吹过湖面泛起小小涟漪后就恢复了平静,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却意外打听出杜武通得到了大皇上的秘密召见,至于朝堂上无事发生,嘉宁对此再无太多关注。
风吹半夏,云卷云舒,时光荏苒。
禅虚寺内,一片祥和,下人屹立门旁,内里佛像下大皇上晃动手中的签筒,一签落下。
大皇上将签捡起来,仔细端详上面的文字:“东不成来西不就,鸳凤不配枉费心。这是什么意思?”
老和尚坐在蒲团上捻着佛珠,听到大皇上的询问,一笑:“皇上素来不信求神问卜,为何在子女姻缘上这样踌躇。”
大皇上似乎真的不在乎签文何意,将那签重新放回签筒中,侧过身去面对着老和尚:“因为这可是你口中的吉兆,我怎么能不费点心思。”
老和尚停下手中的动作:“吉兆如何,签文又如何,信与不信,签文何解都在于人力何为。”
“那你觉得老三提的婚事怎么样?沈家与朕的孙女可还匹配,此事该不该同意呢?”大皇上又将皮球踢了回来。
“听凭皇上决定。”
大皇上心中唯有的疑虑便是嘉宁的婚事与她吉兆之间是否会有联系,为了整个临月国他也存在几分信仰。可他问了几回,老和尚不明示。
“沈家小子的八字你给批一下。”大皇上从袖中掏出一张纸条交给老和尚。
老和尚简单看了一眼随后闭上双眼,继续捻起念珠,半晌说道:“火为喜身,气势旺盛,日支又为正印,此人倒是有精忠报国的将军运。”
“我是问你,他与宁儿合不合。”大皇上嘴角不经意抽动一下,没想到还会有意外之喜。
“阿弥陀佛,无半点缘分!两人或许从未谋面,更不会有交集。此人姻缘簿,命中只有一个名分上的妻子,除非此人改名换姓,远走他乡,才能如鱼得水,终有一日才能拨云见日。”
大皇上心中也有了定夺,嘉宁毕竟是他从小看到大的孙女,他也不会为她随意指婚。
大皇上赐婚的旨意迟迟不见动静,宋明志(三皇子)心中焦急万分,随即来找大皇上,嘉宁婚事早一日定下,他便早一天安心。
大皇上正在书房写字,身上穿着灰色便袍,少了几分帝王的威严。望着大皇上慢慢提笔,不急不躁的样子,宋明志(三皇子)心中却还有几分忐忑,咽了咽唾沫,小心开口:“爹,儿子和你说的事您考虑的怎么样了?”
大皇上并没有抬头,只是搁下笔将写好的字拿起细细端详:“你是说江南漕运的事?朕已经交给杜武通去办了!”
宋明志(三皇子)拱手一礼,争辩道:“不是,漕运之事全凭皇上做主,儿子是想说宁儿的婚事!”
大皇上这才舍得赏他一眼,仅仅是飘了一眼又重新描摹书法:“这件事是你一时兴起,还是真的是宁儿心有所属。”
宋明志(三皇子)自然不敢说是嘉宁心有所属,甚至于私下沈家小子将金簪都赠予嘉宁了,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宁儿如今也年岁不小了,儿子是个粗人不懂得经营家庭,只想着女儿能嫁良人,有人能疼她待她好,……”
宋明志(三皇子)说的情真意切,一副爱子心切的慈父样子。
大皇上不耐的打断他:“宁儿如今虽是到了可以婚嫁的年岁,却也不急,你要是真心疼她为什么不替她思虑周全。沈家那小子当真就这么好吗?你可了解他为人品行,你可知道他是否对宁儿情真意切,待她一心一意。”
“儿子打听过得,沈轻鸿之子沈让年少有为,早早就考取功名,又在莲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