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一种砍杀兵器,青铜制。避刃或平刃,安有木柄,用于砍杀,又有至石制作,多为礼仪或殉葬用,盛行于商及西周。
[铁刃铜?]
因饿体用铜制,而以秩为刃,故习称铁刃铜饿。迄今为止共出土三件。出土的铁刃铜饿形状大体相同,饿身一面扁平,一面微凸。直内,内上有一圆孔。茬饿劈与内之间有阑。两件铜饿的铁刃都已残损。一件残长11.1厘米,阑宽8,5厘米;另一件残长8·4厘米,阑宽5厘米。据有关单位对铁刃铜绒的铁刃部分进行的x射线透视,知铁刃残存部分包入青铜器身内约1厘米。又通过化学分析和金相学考察,铁刃系陨铁锻制而成。铁刃铜饿时代属商代晚期或西周初期。
六响枪兵器谱 投射兵器
[投矛器]
提高矛的投掷距离、打击力量和准确性的抛射装置。投矛器是一块扁平的骨头或木头制成的小板
(长30一150厘米),板上装有矛杆托架和握把,握把上有指槽。投矛器出现在太古时期,在考古发掘时曾在上旧石器时代地层发现了投矛器
(公元前1一1·2万年)。澳洲土着民族下巴西的印第安人和其他一些民族都曾使用过投矛器。
[弹弓]
发射弹丸的弓。弹弓早于射箭的弓弩出现,原为打猎工具,后也用于作战格斗。明清两代军中,也有身怀弹弓做为暗器的。弹弓弹力较小,弓脂多用竹制,外裹牛筋,内衬牛角,强弓内衬钢片,以增加弹力。弓弦丝制,也有用牛筋劈丝,混合人发、杂丝编成。强弓需四个力才能晚开。普通弓为两个半力。强弓射出弹丸,着人即毙命。弓长约十八拳,如拳宽2寸,则弓长3.6尺。一般弹丸用粘土和胶团制成,晒至极干,即可使用,也有钢铁弹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