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匡复大明,开局劝老爹晚点死 > 第24章:你想看?那就打给你看!

第24章:你想看?那就打给你看!

“啊!啊?”

魏定方舒适猜不透自家主子心里在想什么?

不过他很快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主子想什么那是主子的事,他只管听命照办即可。

所以这小老头麻溜去写圣旨了。

吴三桂不是要官么?给!

反正以后他必死,一个虚名而已,无所吊谓。哪怕你吴三桂想成为皇亲国戚,和朱慈炯共治天下都没问题。

但实际好处,抱歉,毛都没有。

别看圣旨上写了黄金万两,朱慈炯可没打算掏一个子。

到时候就说朝廷新立,无钱无粮,先打张欠条,以后发达一起兑现。

至于黄甲?

更不值一提了,朱慈炯随便翻翻旧衣服,找件洗洗送过去,他吴三桂就得高高挂起,初一十五还要焚香礼敬。

这算赏赐么?

这是给吴三桂找了个爹。

很快,魏定方把圣旨拟好,还别说,他的词语华丽程度不比吴三桂表奏的差。

朱慈炯只是扫了眼,就派人送出去。

等人走后,朱慈炯都能想得到,吴三桂得到圣旨,心里怎么骂娘。

不过那都无所谓了,反正当面他不敢。

至于怎么收服他,实际上也简单,只要朱慈炯这边战绩突出,他自然会归顺过来。

在利益面前,人人平等。

做完这些,朱慈炯开始苦思冥想,准备先一步给顺军添点堵。

这段时间,朱慈炯不仅让工匠改良转轮火铳,还尝试在火铳里面拉膛线。

不过这个想法很快被他否决了。

明朝最先进的火铳口径都是统一的。

发射弹丸直径4分(≈1.33厘米)。

若是在拉膛线,弹丸直径就要在度增大最少1厘(≈3.3毫米)

枪膛直径变大,壁管就会相应的变薄,加上膛线所产生的摩擦力,枪膛瞬间膛压会呈几何倍数增加。

到时候弹丸能不能发射出去不好说,火铳炸膛是准没跑了。

至此,朱慈炯暂时放弃了线膛枪。

不过因为雷酸汞的制作成功,到是给了他新的思路。

朱慈炯决定尝试定装子弹,后膛装弹模式。

别看只是一个装弹模式的改变,但在实战中,这可是质的飞跃。

上次守城战,朱慈炯为保证转轮式火铳快速激发,每名枪手身后都配备两个填装手。

每名枪手则使用两支转轮火铳交替射击。

虽然保证了火力持续,但这大大的消耗人手和火铳。

毕竟每两只火铳才能够服务一个射手。

其关键原因便是前装弹步骤繁琐,时间漫长。

若可以节约这段时间,既能节约人手,又可以解放全部火铳。

只要让射击手在射击完毕后自行装弹,既能保证射速,又能提高火铳的利用率。

想明白了里面的利弊,朱慈炯立刻着手开始制作。

后膛装弹其实并不复杂,火绳枪原有击锤撞击敌火就能够激发子弹。

最关键的是统一子弹尺寸。

朱慈炯想过最好制作弹壳的材质便是黄铜。

但工序上比较复杂,他们现在做不到。

退而求其次,可以使用相对质地较软的铝或者白银。

可找遍整个蓟州城,这两样材料数量都相当稀少。

别看朱慈炯现在手中有银钱十几万两,但制作子弹的话,估计都不够士兵一轮射击。

用白银做弹壳士兵,射击结束后难免会想着把弹壳收归己有,这种造价实在是太高了,朱慈炯做不起。

在众多材料中,朱慈炯选择了最为便宜的纸质弹壳。

造纸业发展到明朝已经相当昌盛,不仅有书写用的宣纸,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草纸和硬纸。

这些东西就是朱慈炯所需要的了。

他让魏定方找来了几张硬纸,并将他们卷成筒,随即用糯米浆混合面糊制作的浆子粘贴。

用黄铜融化制作成小铜板,作为容纳底火的底托。

随后放上黑火药,塞上硬物塞,在前端装好弹丸,一颗定妆的子弹便制成了。

子弹完成,接下来就是改良火铳。

传统火铳改良起来比较麻烦,转轮式火铳改良就变得简单很多。

只要将后面的封口断开,再将击锤的位置稍作调整,一支可发射后膛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