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抽出挂在腰间的短刀。
然后大喊一声“小的们!跟我上!”
然后一马当先就冲向了城门。
他身后跟着几十名亲兵也一窝蜂的拿起了武器,跟着他们的首领冲了过去。
我愣愣的看着刚才还和我四目相对的这名军官,就像一头野驴一样飞快的冲到了城门洞里。
他用盾牌在那个摇摇欲坠的大门上一撞,轰的一声那半扇门就撑不住,直接倒在了地上。
从我的角度上看下去,门的后面竟然连一个士兵都没有,看来这个县城的军事方面真的没什么人才。
或者这座城市里面根本就没有多少的士兵,城墙上的可能就是他们全部的兵力了。
我又向四周看了看,发现我们这1000人的团练队伍当中的那群指挥官。
也就是20名秀才,他们大多数都躲在队伍的后半部分,不过看他们身上穿的比较整齐的服装和铠甲,就知道肯定是指挥官。
他们显然也愣住,那个姓赵的家伙也不给我们下命令,直接自己就带兵跑了。
我们是跟他冲进去?还是原地待命?
我看着他们一脸懵逼的表情,估计问他们也没用,想了想,刚才他说:“小的们!跟我上!”,可以理解,是让我们跟着他前进。
反正离城门洞也不远了,那就往前挪一挪吧。
我把意思告诉身边的老兵,很快,前面指挥那些独轮车的老兵就开始移动我们的队伍。
而我们这一堆大盾牌向前移动,后边的人不由自主的也跟着走。
七八十米的距离,就算是一步一步挪,只要了一分多钟,也挪到了城门口。
在靠近城门的这一分多钟的时间里,我搞清楚了为什么这个城门稀里糊涂的就开了。
还真是用我们的那种大号弩给打的,刚才我们准备的弩箭全都用完了,但是四个操作的士兵觉得不死心。
于是往回跑,在路上捡了一些拳头大小的石块,放在弩上也能发射出去。
结果扔了十几块石头之后,那扇破门就给掉下来了。
这招不错,以后得准备点圆形的鹅卵石,这种石头砸人效果也不错,特别是撞门,比标枪好用。
这个破城门仍然是一扇关着一扇倒掉,而我们的姓赵的指挥官已经看不到影子了。
既然门都开了,那就进去活动活动呗。
上去几个人把那扇还坚挺的门也给打开了,然后两辆顶着木板的独轮车开道向前进。
不过进城之前,老兵们指挥着我们的士兵把独轮车上的盾牌调整一下位置。
从防止由上到下的攻击改成防止平面的攻击。
实际没那么难以理解,就是把盾牌的位置往下调了点。
这样我们推车前进的时候,盾牌就可以挡住我们的上半身。
老兵们组织先调整独轮车上的盾牌的时候,我回头看了看四五百米以外我们的队伍。
发现开始时候站的非常整齐的队伍,现在变得非常纷乱。
有些队伍已经很靠前了,有些队伍还很靠后。
但是没有队伍正在运动,门已经开了,不就应该去进攻吗?为什么他们不动啊?
后来我才知道,并不是大家不想动,而是指挥官不让动。
因为站在前面的都是我们这些团练组成的队伍,而指挥官带过来的自己的队伍,也就是正规军还躲在后面压阵。
想破城立功,这种好事情肯定是要用自己的直系部队,我们这些杂牌军就靠边站。
要不然以后报告怎么写?我指挥的团练破城立功,手下的正规军没有进城,结果就打赢了。
功劳怎么分配?斩获算谁的?一个人脑袋就是一份军功啊!是白花花的银子。
谁敢动老子的银子?谁就是我的仇人?所以你们靠边站,让我们先来。
为什么明朝末年?明军的战斗力差的一塌糊涂,并不是士兵们战斗力太弱,而是这些军官们私心太重,水平太低。
我在城门口的时候显然不知道后面发生的事情,反正已经走到门口了,怎么着也得进去蹭两下试试?
万一又能蹭下点功劳来呢?
几个老兵指挥着我们的独轮车,小心谨慎的进入了这个县城里面。
进入县城之后,路不算太宽,但是至少可以排开五辆独轮车。
十个门板大的盾牌,刚好把这条主街道,堵的严严实实。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