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梦斗康麻子 > 第41章 技术换兵员

第41章 技术换兵员

而我们那20支火枪的内径差能达到四毫米。

有十支火枪的枪管内径误差很小,在一毫米以内,估计是我岳父的厂子生产的枪管。

剩下的十支火枪内径那就是有大有小,最大和最小的能差三四毫米。

根本不可能用一种子弹,必须挑选的合适尺寸的子弹,实在不行还得拿小刀搓一搓,刮一刮。

不过有的用就算不错了,没办法挑三拣四了。

得到了地头蛇的支持之后,各种事情就非常的方便了。

就像那些被淘汰的于家军的士兵,我们就不用拿大块的银子砸,费劲到门口坑蒙拐骗,去和那些商人们抢。

军官们直接把那些士兵送到我们的营地,而我们就像一群贩卖人口的贩子,在这群士兵没反应过来之前,让他们把手印都摁在合同上了。

然后一群穿着一身军装的老兵就开始训练他们齐步走,打他们的棍子都是兵营当中制式的。

很多士兵甚至一两年之后,都不知道他们已经不是于家军的人了。

确实也容易让这群士兵们犯糊涂,因为整个过程根本就不让他们见别人。

变化的就是训练的内容有所改变,挨打的次数少了点,吃的稍微好了点。给他们训练的教官不一样了。

很快250名士兵就已经凑齐了,而且通过和送兵的那些军官们拉关系喝酒吃饭,他们还多给了我们20名替补队员。

最终我是带领了一支270人的队伍跑到了石鼓县去上任的。

这270名士兵的战斗力可就比我们那个时候1000名团练士兵的战斗力还要强。

别看装备看着差不多,但质量区别很大,而且士兵的素质也不一样。

人头熟了之后很多事情就非常好办,我们从于将军手里拿到了足够的装备。

然后就开始搜刮各种的物资,比如说独轮车,我们自己想去定做几辆独轮车,那可就费了劲了。

但是找那些于家军的军官请他喝上一顿酒,他就轻轻松松给你拉过来几十名木匠。

比如说我想准备一些鱼干,肉干之类的东西,负责后勤的那名军官打个招呼之后,附近几个县的商人们就把各式腊肉熏肉全都送到了我们的营地。

但是有一项东西他们也给我搞不来,那就是盔甲。

我软磨硬泡也就从于将军的手里搞到了50多件像皮坎肩一样的牛皮甲,再多是坚决也没有了。

可问题是我这有270个人呢,难道我们要只给前排的人穿皮甲吗?

不过这是难为不住一个拥有网络的初二学生的。

我看到了于将军给我们的100多面藤子制作的盾牌之后,我立刻想起了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火烧的那个藤甲军。

人家是用藤子制作铠甲,然后也能刀枪不入,既然人家能做铠甲,我们也可以做。

而且有现成的制作藤牌的技术和原料。

我正在研究,怎么把制作树藤盾牌的技术转化成制作铠甲的技术?

我的媳妇儿终于带着一大群人过来找我来了。

当初接到任命书的时候,时间非常的仓促,为了不落人的把柄,我几乎是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就赶紧跑了。

而我的妻子则准备的充分多了,不但带领了上百人队伍,那个队伍当中各种人才都有。

甚至我的岳父都想办法找了几个在清朝和明朝政府机关里面,当过官,当过吏员的人才和我的妻子一块过来了。

简单的说,靠着这群的人,我可以把一个县衙运转起来,用不着那些县丞、主簿、典吏、兵曹乱七八糟的给我捣乱。

最让我感觉到我的妻子深谋远虑的是,她竟然从浙江老家调来了几个种红薯、种土豆、种玉米的老农民。

甚至还有20多对身强力壮的兔子。

从我离开老家去安徽打仗开始,我为了增加士兵们的肉食而搞的那个野兔养殖基地,就让我父亲管理了。

我的父亲,别看平时挺木讷的,实际脑子一点也不笨,那一山的兔子很快就被他发展了好几个山头。

原来我是抓兔子给士兵们补充蛋白质,而没有这群吃货了之后,那些兔子就被我的父亲做成了兔子腊肉。

这些用竹棍撑开的剁掉了脑袋的腊肉兔子,已经成为我们当地的特产。

甚至通过我岳父的渠道运到南京出售,这种能够滴出油的兔子肉,很受老百姓的欢迎。

这种肉的成本其实很低,基本上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