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得到皇帝的死讯的时候,郑成功为远在缅甸的永历皇帝进行了盛大的祭拜仪式。
但是却没有改年号,所以郑经上台之后,他也没敢改。
只是给拥护他上台的那群官员升官,直接分了好处,搞了六个部长出来。
可是部门多了,以后需要的官员也就多了,从郑成功时代,他的小机构里就缺乏内政官员。
实际上,可以当官的人很多,但是值得郑王爷信任的官员真不多。
等到开始科举考试之后,郑王爷就比较重视这些考出来年轻官员。
至少这些小年轻人的身上没有投降的历史,而且还没有官场上的那些习气,更不会有那些同僚、同窗在清朝那边当官。
但是每年能得到的预备官员也就那么多,不但要分配到中央各个部门,更重要的是要送到各地区稳定统治。
所以像六科这种监察部门经常性的就没人,七品官下去当个县令不好吗?
管钱管粮管赋税管老百姓,号称是百里侯,在那块地皮,他就是老大。
还是要待在南京这块地方?七品官算个屁,特别是在六科这种监管部门,让你监管,你才能监管,监管的不好就得罪人。
而我却很适合这个职位,每天按时上下班,绝不晚到一分钟也不早到一分钟,上班就打瞌睡。
因为这个时间段正是要准备中考的时候,我得把时间多留给周小欢一点。
周德良都混到县级以上的干部了,周小欢,咱们也得考个好点的高中,未来上个大学,基本上考上大学就算中举。
这两个世界的两个身体才能算平衡了,要不然就太丢人了。
等到周小欢中考结束,考的还挺不错,语文不敢说是满分,至少得140以上了吧?
那些需要大量记忆的内容,有周德良这个作弊器在,基本也低不了。
所以中考成绩可以算是超常发挥了,加上体育的分数,应该能够上我们市的一中了。
考完试之后,周小欢可以放心大胆的趴在床上不起来了,而周德良要全心全意的应付官场上的明枪暗箭了。
周德良上任之后,也就是躺平了三个多月,已经有人开始弹劾他,无所事事,尸位裹素。
当然,周德良并不是上班的时间全在睡觉,周小欢熬夜学习之后也总得睡会儿。
这些时间,周德良可不是坐在那里发呆,而是认真的研究了工科的都给事中的职责和权限。
按照明朝的官制,工科的这个主官虽然没有每天去面见皇帝的权限,毕竟只是个七品官,但是他却有每五天向皇帝汇报一次他所监管的工作的权利。
实际上,按我的理解就相当于搞工程时候的监理。
没事干就跑过去转转,挑挑毛病,如果发现问题了,就要求停工。
当然了,现在监管六部的这六科的官员常年的不在位,这个监督的职能也就是放在那里说说而已。
既然有人弹劾我不干活,那我就干个活,让他们看看吧!反正现在中考结束,放假期间我有的是时间。
所以从延平王那里转过来的那份弹劾文件送到我的桌子上之后,我只发愣了一天,就开始像装了马达一样的往工部跑。
去了之后,就要看这个,要看那个,检查他们的文件,看他们的工程记录。
如果是南京城周边的工程,我还要跑过去现场勘察一下。
工部尚书从来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每天早上基本上他到了,我也到了,然后向他问好,再把头一天发现的各种问题向他汇报或者咨询。
然后就像审犯人一样,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记录在案,问完了之后还要请尚书再看看记录的有没有问题?
如果没有问题,那么请签字,每五天我就把这些天调查的各种情况装在一个盒子里,送到延平王府去。
哪个工程队受得了这种事无巨细的检查呀?
而且以我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还真查不出来这种古代的各种工程到底有什么猫腻?
不过我会算账,现在用的那种流水账方式的记账方法确实让人很难查清。
但是咱手底下也有人的,我让人把这些账本上的所有支出和所有收入全部分别进行登记,然后再进行汇总计算。
几乎是每个账本都能算出来很大的支出和输入不平衡。
剩下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去解释吧!
只用了一个半月,中考结束后的那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