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梦斗康麻子 > 第54章 咱也有个关系网

第54章 咱也有个关系网

,在我们两馆会馆当中住宿的那群考生,又有60多名的考生获得了举人的身份。

当然,这些考生并不全是石鼓县和铜鼓县的那群人。这60多人当中,有将近40个举人是铜鼓,石鼓两县的。

这个大院子一下子出了30多名举人之后,广东广西人全都认为这块地方是宝地。

想在这个地方住宿,不是秀才的,根本就不让进门。

特别是郑王爷针对广东,广西考生的优惠政策传到两广地区之后,有不少考生都想尽了办法来南京试一次。

而我们这个院子里有模拟的考场,有各种和考场设备类似的装置,可以进行练习。

就算是有些有钱的,不愿意住在这个条件一般的地方,但是也会经常来这里练习自己的箭术,和其他的考试项目。

光是那几个和考试用的是重量尺寸相同的石锁,一般人家根本就搞不出来。

更别说折返跑用的大铃铛。

虽然来我们这个模拟考场的两广考生数量不少,但是从总数讲,还是我们的铜鼓县,石鼓县的秀才人数最多。

别看我离开石鼓县,铜鼓县这几年,因为一直没有县令,没法进行童生考试,所以童生的数量一直没有增加。

但每年海口举行秀才考试的时候,这群童生还是要组队去参加考试。

而那几名回到家乡,年龄偏大的老秀才,则主动的组织这些后进的学弟们搞模拟测试,月考,季考。

至于考题基本上都是这群在南京的小官们,收集整理后请人送回是石鼓县的。

光这个优势,就让我们县的考生比雷州半岛的那些考生实力强了很多。

现在别看童生的数量没有增加,但是秀才的数量,我们两个县已经能凑出200多人了。

最近的这次举人考试,除了一些身体实在不好的,其他的秀才也和上次一样坐我岳父提供的大型货船,提前了两个半月就赶到了南京城。

和那些准备了两年的,在南京呆着的同乡们一块儿参加举人考试。

然后郑王爷的手下就又多了50多名石鼓县和铜鼓县出身的举人。

虽然前段时间这些举人已经开始到各大机关进行他们的实习生活了,不过城外的这个聚集点,他们还是要经常去转转的。

人生地不熟的,和同乡多聚聚,可以减少思乡的情绪,还能和前辈们交流一下,少走点弯路。

不过这也算是一个特例,开始进行南京版的科举考试之后,有些科考大县出上几十名举人并不新鲜。

但是像铜鼓县,石鼓县这样短期之内冒出来七八十名举人,而且基本都在南京城内的各政府机关里面担任基层职务。

这就属于比较特殊的了,别看都是一群小官,但是被分配的各个部门都有,而且都是一个县,还从一艘船上过来,私人感情不错,他们就形成了一张不太严密的,但是非常齐全的消息网。

太高端的消息,他们打听不到,但是各种谣言,各种传说,他们基本都漏不掉。

通过这个不太严密的信息网,像我那些稀里糊涂干的的事情,最终都能搞清楚前因后果。

比如说为什么工部的那位侍郎会主动的退休回家,为什么把那个堂官送到大牢里去了。

中间他们交易,博弈,各种利益交换,甚至他们都打探到,那位在监狱的堂官,每天都有吉祥斋的外卖送到他的牢房里。

他的老家还增加了200亩的上好的水浇地,他的15岁的儿子,今年的童生考试通过了。

随后进行的秀才考试应该也能过,因为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几个专业的辅导老师,正在对他的儿子进行突击培训,这应该是他们交易的一部分。

甚至他们知道,工部尚书等高官已经做通了那些风水大师的工作,不对那个牌坊的修整工作提出专门的意见。

我这次的升迁表面看是吏部张侍郎的手笔,实际上,工部尚书、兵部尚书全都在背后用了力。

换句话说是南京的这群高官们集体用力把我抬高了半截,并且把我送出了南京,还是远远的送到了雷州半岛附近。

据我的那些情报人员给我的小道消息,某次几位高官饮酒会谈的时候,曾经有人说过这样的话。

“赶快把这周砍头送走吧,他的手段实在是匪夷所思,防不胜防。”

“原来他是查账就能把人的脑袋查掉,现在拿把尺子都能让人掉脑袋,下回他还会出什么招?”

“这次还算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