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也不在火炮的身上打孔,这样不会降低火炮炮身的强度。
直接设计了一个铁的架子去顶住子铳的尾部。
当我这个改进版的子铳塞进了工匠们早就做好的弗朗机火炮的炮膛当中,发现火炮的射程和威力都增加了一些。
我让工匠们给我赶制了十个子铳和两门弗朗击炮。
运回前线,去准备找点清军试试手。
目前我用砂模制造火炮的技术,可以说算是亚洲地区,甚至是全球技术最高的了。
当然不敢说质量是最好的,但是生产速度绝对是最高的,因为现在的铁模制炮法还没有成熟。
而且铁模制炮法存在一个弊端,那就是金属的导热太快,金属溶液凝结的速度过快,制造出来的火炮很容易产生沙眼容易爆膛。
所以铁模制炮是必须加温的,但这个加温技术一直到18世纪可能才出来。
所以现在我们这里的砂模制造火炮的技术是最先进的,靠着这个制炮的速度,现在海南地区的几乎所有的火炮全被重新换过了。
于将军现在也兴致勃勃的搞了一批大木头准备制造几艘大夹板船。
南京地区想搞点制造大船的木头比较费劲,毕竟浙江、福建包括江苏地区开发的时间已经比较长了,找那种生长了上百年的木头很困难。
而于将军身处海南,挨着越南和广西、云南,想整点百年大木,还是比较容易的。
但是原来于将军只是搞点贩卖的活动,把收起来的大木头送到南京去,挣点辛苦钱。
他为什么不发展海军?并不是他不想发展,而是延平王府的海军力量已经足够强大了,在亚洲南海地区,基本没有什么敢不服延平王的舰队的。
而且由于外贸相对来说已经开始萎缩,已经有一部分商船不怎么挣钱了。
所以海南方向也就是点运输需求,并没有作战的需求。
但现在,于将军的身体恢复,特别是我分析的还挺有道理,吴三桂和广东的尚可喜那岁数随时都有可能挂掉。
然后康熙就可以好好的把吴三桂的手下和尚之信收拾了。
与其这些地盘被康熙收入囊中,增强清军的实力,不如我们先下手为强,捞到手里面作为本钱,这样一来就牵扯到和广东的清军水师作战的问题了。
当然,我们可以找延平王要求海军帮忙,但是打下了广州之后,就有些麻烦了,战利品怎么分?地盘怎么分?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所以还是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和广东的清军水师作战,现在的这点儿军力量就有点薄弱了。
不能说打不过清军的水师,但是海战的偶然因素非常强,特别是海战当中,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经常是两败俱伤。
不管是打输的还打赢的,损失的船只都不会太少,为什么现在一说海军的力量,先说你有多少只船?然后再说你有多少艘大船?
就是一打起海战来,你首先得先损失的起,第二,你有大船可以扛揍,能够撑得久。
你的大船很抗揍,而且你的船多,那么打海战的时候你就赢了五分了。
剩下就是战术,技术以及运气了。
于将军现在决定要打了,那就得赶紧把后备的战船准备好,不能打的半截,发现没船了,已经打没了。
而且现在木头的价格大幅下降了。
我当初给海军和陆军出的主意,确实挺好使,郑经现在都高兴的很,因为他有真正的辽东人参鹿茸,可以补养身体了。
而我们的部队占领了辽东半岛附近的那些岛屿之后,通过各地的商人弄了很多的农奴到岛上去开垦。
结果农民们发现,土豆这种植物在东北这块儿土地上生长非常的适宜。
而且土豆这个玩意儿非常的顶饿,配上一些蔬菜和蛋白质完全可以把土豆当成主食吃。
而这些疯狂的商人们,很快就把辽东半岛的那些少量的驻军全给收买了。
然后辽东半岛的沿海地区成了那些商人们的农场,清朝的柳条屯边能挡住陆上的人,但是挡不住海船。
他们干的事情很简单,就是种土豆,种小麦,然后用土豆酿酒。
再把土豆酒卖到蒙古那边去。甚至这个卖酒的过程都是清军的那些军官们带人干的。
仅仅两年多的时间,光在旅顺要塞附近就有将近一万的农民进行耕种,而雇佣这些农民的商人们把旅顺要塞里面的几个清军个个都喂的脑满肠肥。
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