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便宜了,他也想占一把。
结果康熙这头直接把他的王位给确定了,而且吴三桂也报销了,他也不闹腾了,马上就给康熙当了孝子贤孙。
然后那些被吴三桂策反的部队,还有一些民间剪掉辫子的地方势力马上就成了他的敌人。
他这一变脸,郑经立马上头了。
马上调集大军,就准备把广东的地皮扩大一下。
当初我跟郑王爷要了很多的委任状,要给我周围的那些清军的县令送一送我们明朝的委任状。
就算他的不心动,也让清军对他产生一点怀疑,或者把县令的委任状给主簿、县丞,让他们之间互相猜疑。
郑王爷有学有样,时间不长,就搞了一大批非常正式的委任状,派人有选择的就往各地,专门给县级的官员添堵。
还别说这种广撒网的方式,还真有收获。
在尚可喜父子两个闹别扭的时候,就有一些县里的官员和我们这边联系,觉得这父子俩太不靠谱,还是投靠明朝这边比较好。
等到尚可喜死掉之后,这个尚之信又从吴三桂这边投到康熙这边,有几个县中的官员就觉得受不了了。
我们这刚把辫子剪了没几天,你又变回去了,让我们怎么办?
于是在广东的东部,我们明郑的势力兵不血刃又增加了好几个县的地盘。
而广东的西部也有人来联络我们。
在吴三桂去世之后,他的孙子继位,他对手下将领的掌控能力可比他爷爷差远了。
随后,长沙和杭州相继失守,我曾经帮过忙的梧州和贺州的官员就开始联络我,意思很简单。
我们的原老大死了,新老大看着不太行。咱们打过交道,能不能递个话?我们跟你们玩算了。
这还用问吗?肯定得说行啊!
我只给延平王写了封报告信,还没等他回信,我的二岳父已经派出人马驻扎在了梧洲和贺州。
一下子我们的地盘就大了起来。
广东的西部地区,广西的东部地区,都在我和我的二岳父的掌控之下了。
在湖南地区,我虽然只控制着一个县,但是周围几个县级的部门已经有人开始和我有联络了。
这其实也怪我发的那些委任状,某些对自己地位不满的同志开始想着干不正经的事情了。
虽然不能够立刻投降,但是至少让我们知道了这些县城内部的布置和兵力情况,真要动手的话,这些是很好的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