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的减轻了火炮的重量,而且让火炮能够承受更大的火药量。
实际上我在网络上就看到过明清两代制造过铁心铜炮,用生铁做火炮的炮芯,然后外面裹上柔软的不容易开裂的青铜。
但是我觉得这个成本有点高,而且制造工期偏长,想要弄个里面的小炮管,然后在外面再包裹上一层。
远远不如一次浇筑成型的这种速度快。
但是在我用奖金诱惑,工匠们想办法给我减轻火炮重量的时候,有些工匠就想出了这种双层炮管的方法。
因为火枪的枪管是锻造出来的,用铁锤不断的敲打铁片,然后再弯折起来卷成一个枪管。
火炮当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但是因为需要的铁板太大,弯折一圈太费事,所以干脆也用铸造的方法,先铸造一根粗铁管。
然后利用水利的锤子,把一根铁棒插在炮管之内,放在锤子下面反复的砸。
一直把这个生铁的铁管砸的变薄了,基本达到熟铁的水平。
当然,技术高超高超的师傅能够控制整个的锻造过程,让这根铁管成为钢管。
虽然没法儿确定到底是高碳钢还是低碳钢,但是就比熟铁或者生铁的性能要好的多了。
如果要膛线的话,这个时候就可以在炮管的内部进行刻画。
后面的事情就和原来的铸造程序是相同的。
只不过放在模具当中的那根铁棒变成了一根铁管,或者说是钢管。
在这根铁管的外侧包裹上一层溶解的铁溶液之后冷却下来基本上不用修整,就是一门合格的火炮了。
通过这种锻造工艺我们的火炮的重量进一步降低,200斤火炮能够承受的膛压已经超过原来千斤火炮。
做了几门500斤的火炮经过了破坏性的测试,发现他们比原来2000斤的火炮射程都不差。
这项技术我很快就用到了制造火枪的枪管上。
利用水力驱动的,锤子的力量足够了,直接用铸造法制造一些长一点的铁管,然后在铁管中间插入尺寸统一的铁棍,放在短床上进行反复的捶打。
一直把铁管敲打成钢管,如果敲打的过分了,变成了熟铁,再重新用渗碳工艺让枪管成为低碳钢。
甚至我专门让工匠们制造出凹槽,把铁管放入凹槽中,用铁锤进行击打。
最后把这根铁管打造成像螺丝母那样子的六棱形的棱柱,再把枪膛用钻床修整一下,制造火枪的枪管的速度立马就提升上来。
而且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枪管直径是统一的。
这给准备子弹的后勤军官省了好多的事情。
但是在枪管里面拉膛线的这个技术难题一直没有解决,我使用的米尼弹飞出枪口之后,仍然是翻滚着前进。
最后我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在枪口刻出了几道凹槽,这样枪口在子弹离开的时候,会在米尼子弹的尾部留下几个小豁口。
经过试验之后,留下六个豁口是比较好的,然后子弹就会像羽毛球在空中飞一样,至少圆头在前,不会翻滚。
射程也能再增加一些,精准度似乎也能好一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在这个乱世当中称王称霸,那你的装备一定先得准备好。
就算你不想称王称霸,只求自保,有利器在手,别人就不敢对你动手。
我非常老实的蹲在石鼓县,重新成为清朝打手的平南王尚之信不想让我老实的待着,他派人给我送信,要收回当初让给我的那六个县。
我连信都没给他回,直接把那个信使拎过来,用了一个字,“滚!”算是给他有了一个回信。
我都做好准备,利用高二升高三那个寒假那可怜的几天假期,好好和这个尚之信过过手。
结果尚之信这个家伙竟然认怂了,连句狠话都没敢跟我说就,跑到广州的东部,去收复那几个叛变到延平王府的那些县城。
显然郑王爷不会把吃到嘴里的再吐出来,广东东部又开始燃起了战火,但是烈度不大。
估计尚之信也不想和郑王爷打的两败俱伤,他还是有了保存实力的想法。
我的观点一向都是你不打我,我就老老实实的睡觉,你敢影响我睡觉,我一定把你打服了。
但是广西方面大量的州县,在清军的威胁之下纷纷向海口地区送信,要求归附。
本来广西是孙延龄的地盘,后来被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综占领了。
结果在清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