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咱们哪找那么多石灰去。”
“周大人早就安排好了,每桶火药里不都有一包生石灰,你的弓袋里不也放了好几包吗?”旁边的军官用看白痴一样的眼光,看着他的这位同僚。
很多的军官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看向我的眼光,充满了敬佩。
我非常尴尬的露出了一个笑容,大家真的是想多了,我可没想的那么长远。
当初乘船出发的时候,我担心在海上十多天的航程中造成我们的火药受潮。
所以就让人用宣纸包了很多的生石灰放到火药桶里。
后来觉得弓弩也是容易受潮的,所以就弄了很多的小纸袋,装上生石灰,和弓弩放在木箱子里。
那些弓箭手的弓箭都像宝贝一样随身带着,所以也给他们几包生石灰,保持干燥,防止出现上岸之后,弓背上的胶受潮,全裂开了。
甚至那些容易生锈的火枪枪管,我都让士兵们用纸,卷上石灰塞到枪管里面,需要用的时候再把那些石灰卷从枪管里磕出来。
这样一来,我们收集一下就能收集出来两三千斤的生石灰面,还都是磨的非常细腻的生石灰粉。
大致的方向作战模式已经确定了,细节的问题我就搞不明白了,特别是射程啊,人员的配置啊,等等。
最终,一群军官们讨论出一个方案,为了把骑兵们一网打尽,他们设了个诱饵。
而这个诱饵就是于花海带领的那300名特种兵。
他们计划让这300名特种兵出去和清军挑衅,而且还离开我们的营地一定的距离,让清军觉得可以把他们干掉。
然后就可以把清军的骑兵部队吸引到他们的周围,再用弩把石灰打到清军的骑兵队伍当中。
等到战马鼻子和眼睛都疼疯了,然后就是我们就可以去欺负清军的步兵了。
方案几经讨论,几经更改,最后形成了一个比我设想的更复杂,更有效的作战方案。
第一步,大家先好好休息,养精蓄锐。
为了保证大家能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一直作为战略预备队的那300名特种兵,也参与了每天晚上的执勤,这样一来就可以让我们的5000名士兵多睡两个小时。
第二步就是在一天凌晨,基本确定今天不会下雨,而且有微风的情况下,我们那300名特种兵在我老婆的带领下突然越过我们的围墙。
上手就向江边冲出了五六百米,把在我们周边敲锣打鼓的一群清军士兵杀的七零八落。
这个时候,清军的指挥官应该是清醒过来了,立刻调动人马对这支小部队进行围追堵截。
当然,速度最快的肯定是骑兵,骑兵们用非常快的速度就把这300人的小队伍包围住了。
但是这300人的队伍就像一团刺猬一样,把自己护的严严实实,让那群骑兵的弓箭对他们无可奈何。
不断响起的弓弦声和火枪声,总能伴随着一名敌军骑兵的坠马。
上千名骑兵围着这个乌龟阵打圈,一点办法都没有。
随即几千名清军列着队的就把这300人给包围了起来。
为什么选择让这300名士兵去充当诱饵,因为他们有足够硬的能力去充当这个诱饵。
这群于家军当中的兵王,那是从于家军当中挑选出来的选手,不敢说一敌百,那一敌十至少都是小菜。
如果拿他们类比,那至少是满清军队当中的那些白甲兵才可以和他们进行比较。
再加上我们给他们加强的装备,就让他们像个硬核桃一样,让清军吃不下,砸不烂。
本身他们就有制式的铁甲,而我又给他们每人加强了一件毛竹竹皮制作的鱼鳞甲就是鱼鳞有点大,每块儿都像快板的小板子。
这种竹片鱼鳞甲质量很轻,夹挂在铁甲的外面,对他们不造成什么影响,但是防护能力就增强了很多。
至少在50米以外,用轻箭射中这些竹甲,基本都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伤害。
能够把竹甲击穿的也会大大的减速,最后被内层的铁甲挡住。
何况,于家军的士兵每个人在里面还会穿一件像皮坎肩一样的皮甲,相当于三层复合保护了。
而且他们出动的时候携带60辆的独轮车,车上除了加上两块门板大小的盾牌以外,还在车上,装备了各种的武器。弓箭弩箭长刀短刀盾牌。
于家军的士兵每个都是多面手,不要看他平时是拿着长枪或者拿着苗刀,他拿起其他的兵器,也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