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进行认真的统计。我岳父管理的两广地区,人口的总数已经不算少。
广东虽然是新占领的,但是除了在广州城市里,别的地方没发生过什么激烈战斗。
所以广东地区的人口损失不大。
广西地区也差不多,虽然好像战斗的次数比较多。
但是没发生过什么拉锯战,基本上于家军过去一打,清军或者说是吴三桂的人马就投降或者跑了。
对老百姓的伤害比较小。而且广西地区推行接种牛痘时间更早。
我在广州地区实行的医疗技术的推广,在广西也进行了。
各项措施虽然不如我这个巡抚直接管理,见效那么快,效果那么明显。
但是大体的的医疗管理系统算是有了。
特别是接生婆培训系统的建立,婴儿出生后的死亡率下降了很多。
然后这就让这些地区的人口数量出现一个井喷。
当然增加的这些人口数量,是婴幼儿和少年居多。
但是古代计算人口的时候,是不把这些小家伙算在内的。
你看古代的文献,总是出现一个词叫做丁口。
这个丁是表示成年男人,清代,凡男子自十六至六十岁称丁,妇女称口,合称丁口。
收税的时候,是以这个家庭里面有几丁来收税。
服劳役也是一样,征兵的时候也一样,你家有几丁,就要出多少徭役。
就算不进行详细的统计。在我岳父的控制范围内,少说也得有1000万的成年男性。
差不多相同数量的妇女,再算上未成年的孩子。可能得超过四五千万人了。
不要觉得的孩子好像太多。现在的家庭,四五个孩子那算是少的。
七八个才是常态。
不过现在这医疗条件。就算有十几个孩子,也不一定能够保证在孩子成年的时候留下一半。
正因为有了足够的人口基数,我的俩个岳父就开始蠢蠢欲动的研究扩大地盘。
其实目标早就选定,就是云南还有贵州,湖南作为一个备选目标。
因为云南和贵州都是山地区多,属于易守难攻的类型。
而于家军是典型的山地步兵。
在这个区域作战,满清和蒙古骑兵的优势就等于没有。
而山地作战,于家军没有怕过谁。
可以说只要兵力充足,这两块地盘对于我们来说那就是囊中之物。
区别就在于,我们要花多长时间和多少代价这两个省占领了。
所以战争准备工作一直在紧张的进行,而出手的时机一直在讨论。
现在基本有三个方案,可各有优缺点。然后我的岳父犹豫不决。
第一个方案就是现在就动手,趁着清军的大部队在围攻昆明。
我们趁虚而入,能占多少地盘就占领多少。
这样能让清军自顾不暇,头尾不能兼顾。
但是这么打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昆明城下的几十万的清军,很可能掉头来猛攻我们,把昆明的那位皇上先放在一边儿。
我们要承受很大的风险,相当于自己把敌人给吸引过来了。
而且被解救的皇上以后还是个问题,弄不好,为了占领昆明,以后还要跟这个大周皇帝再打一仗。
所以这种方案已经被放弃了。
第二种方案就是半渡而击,等到清军把昆明占领了,得胜之师兴高采烈的撤离云南的时候。
我们打个埋伏。找个穷山恶水的地方,把聚集在一起的清军杀个落花流水。
我是比较倾向于这个方案,甚至都找出来卫星地图。寻找可以利用河水的地方。
当然水淹七军这个方案也被否决了。
想去打几十万部队的埋伏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而且那么多的部队,不可能走一条路线,你只要打了一只。其他的就会蜂拥而至。
就算于家军能打,但是数量毕竟太少,和这群满清的部队以命换命不值得。
最终制定的方案还是要等到满清的部队得胜班师之后。
再对贵州和云南进行攻击,那个时候,呆在云南的部队那就少多了。
当然清军肯定会留上一部分的防守部队提防我们。不过数量肯定不是一个级别的。
毕竟进攻和防守所需要的人马那是差很远的。
而且那个时候进攻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