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的几个皇帝,结果都不太好。
到底是明朝的国运已经终止了,还是有其他的什么问题?
必须请真正的大师测算好,宁可晚一点儿,千万不能错。
到底是继承明朝,当明朝的皇帝,还是重开一朝,必须慎重。
慎重!再慎重!非常慎重!
我这招还是挺管用的。
顿时给这个想当皇帝的郑王爷一盆冷水。
确实存在这个问题,当皇帝很简单,手下那么多人又有钱。
做两身衣服,也就是龙袍,再刻个玉玺,搞个典礼就可以登基当皇帝了。
但问题是,这个皇帝要想当的长久,要想传给子孙后代,必须得顺应天意。
可是天意到底是怎么来的?怎么才能知道天意?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
他可不想像吴三桂那样,当上皇帝之后没几天就死了。然后把皇位留给了孙子,然后孙子直接烧成灰了。
于是,所有赞同郑经当皇帝的,都开始想见办法的寻找各种依据。
有满世界寻找得道高人的。
还有寻找各种祥瑞的。当然不排除很多祥瑞是人工制造出来的。
还有去名山大川去求神拜佛的。
更多的人是引经据典的分析。到底是延续明朝的名号更好,还是重开一桌更好。
郑经一琢磨,确实是,这些细节的问题都没有琢磨好,怎么能仓促的登基呢?
这个意思好理解。这相当于向自己的手下宣布,自己当皇上了,以后你们得把我当盘菜了。
这问题都很好解决。因为本身你就他们的领导,换个称呼而已。
最麻烦的是向上面的领导怎么讲这个事情。
皇帝在人间已经是最大了,谁是他的领导?
老天呀!
而且这个领导的意图更加难以揣摩。
他不会在你的报告上写个否,也不会在上面画个圈,表示同意。
如果你符合了他的意图,也就是上呈天意,你就诸事顺遂、战无不胜、风调雨顺、遇难成祥。
如果老天看你不顺眼,最简单的是一个雷下来,劈死你。
但大多数时候是慢慢整死你。
让你没钱、没人、众叛亲离、喝凉水塞牙、吃馒头卡喉咙、出门迷眼、开车爆胎、上厕所没纸,洗脸停水、尿尿湿裤裆,所有的倒霉事都让你赶上。
从历史上看,所有的开国皇帝都算是顺应天意,他们是干啥啥成。
刘邦当初是一个亭长,刘邦所担任的“亭长”,其实更类似于今天的村长兼治安主任。
几年的时间混成汉王,然后建立汉朝。
你看他的成长经历就觉得他是开挂了,他从哪里搜罗了一大把的人才,兵力才一点点就把咸阳城给偷袭了。凭什么?
人家就是顺,一路上的秦军都瞎眼了,就放刘邦的部队杀入了咸阳。
还有刘秀,朱元璋,没有一个不是开挂的。
刘秀和王莽打的时候,兵力差了十多倍,但是老天刮大风,下大雨,只淹死王莽的人,然后就打赢了。
还有人说是天上落陨石,把王莽的军营给砸了,但是这太科幻,历史学家都不敢写。
朱元璋也是开挂的,刘秀好歹也是皇亲,老朱这是至少的三代贫农,爹死、娘死、兄弟死。家里穷的只能去当和尚混饭吃。
你说他有啥?但是有人送媳妇,有人给钱,有人带资进组,势力吹气球一样的膨胀,然后一路开挂,混成皇帝。
不过从目前看,我们的郑王爷身上还没有这种开挂的迹象,当然他自己可是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
这种辩论一开始那就没法完结了,谁都让为自己是正确的。这可是新朝廷建立的理论基础,利益可是无法想象的。
众多匪夷所思的理论,直接把王爷搞蒙了,郑经想登基的想法暂时被压制下去了。
毕竟这个文章的开头是非常重要的。
他如果登基当皇帝的时候这些工作没有做好。那问题是祸及子孙后代的。
我知道,暂时这个郑经不会在考虑登基的事情了,目前他先得把名号这些问题搞明白。
我是大出了一口气,总算有争取了一定的时间。
赶紧准备着吧。准备着把湖南和江西先拿下吧。
南京的那帮人一定没有心思去为这些事情操心了。
他们的心思,已经全都跑到如何在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