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梦斗康麻子 > 第115章移民四川

第115章移民四川

对押解的官兵来说,自然省事,但却苦了捆绑的移民。最麻烦的是大小便。

为了表达清楚意思,话很长,比如一个人要大便或小便,首先得报告,说:“报告大人,请让大家停住,把我的手解开,我要小便。”人数多,路上解绳子的次数也多,官兵也觉得麻烦。

但这个办法是不能改变的,到后来,简化的就剩下几个字了:我要解手。

听者也能明白。直到后来定居下来,这个说法也成习惯用语了,成了大小便的代名词。

至今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称上厕所一般仍沿袭“解手”这说法。

针对四川的情况,我们可以从广西,云南,贵州这些地区进行移民。

在深山里生活的那些老百姓,让他们到平原去生活他们会非常乐意的。用不着拿绳子捆着去。

四川盆地被称作天府之国。只要建设好了,那可是真正的是鱼米之乡。

但是,方案各种措施也要做好了,毕竟得跋涉了几千公里。

而且还都是山路。

在这个出门靠走,通信靠吼的时代,走这个距离可太痛苦了。

古代的交通要道都设有驿站,五里一亭十里一铺三十里一驿,其中“驿站”主要是官方公务所用,铺是“军铺”,军方公务所用的,亭是凉亭,设施简陋,普通老百姓当然也可以用。

古人的整条主干道由无数个“亭”“军铺”“驿站”贯穿,设计非常合理,驿站与驿站之间相隔三十里,三十里,15公里正好是古人一天的行程。

亭主要用于遮阳避雨短暂的休息场所,五里一个短亭,十里一个长亭。主要还是平民百姓在用。

古人送客最多送两个亭子间的距离,所谓十里长亭长相送,走亲访友,更在十里范围之内,也就是两个亭子之间的事。

有首名曲《送别》,它的曲调来自遥远的美国。由文艺大师李叔同引入中国,填词作成脍炙人口的歌《送别》。

歌词的第一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长亭,就表示已经送出去10里地了。

周制以八尺为一步,秦制以六尺为一步,300步为一里。古代的一步相当于现代的0.231米,周秦时期的一里也就相当于现代的415米左右。

十里长亭,这距离差不多5公里了,相当于送人送出城,到郊区了,周围全是荒草地了,这感情确实是深厚,依依不舍呀。

为啥五里一个短亭,十里一个长亭,这是给人休息用的,现在人的步行速度是每小时5公里上下,一天走30多公里甚至50公里都是可以的,但是这是在现代。

古代可没有运动鞋,只有草鞋、布鞋、或者干脆光脚没鞋,也没有铺着软橡胶的步道。

就算是短时间内可以达到这速度,但是鞋可撑不住。所以走上两公里多休息一下,整理一下鞋是很合理的。

而且古人出远门,必须自带干粮、碗筷、水壶、武器、衣物、被褥、甚至铁锅、干柴都要准备。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东西、钱。

古代出门,很沉重的负担就是钱,那个时候可没有微信支付、银行卡划账、连钞票都没有、只有银子和铜钱。

银子还好点,1两银子的购买力还是可以的,重量也轻,可是平时根本不能用这种大额支付。

就像你拿张百元大钞去买了一个两毛钱的口香糖,光找钱就把老板的cpu烧坏了。

所以还要带一些铜钱,但是带铜钱可就辛苦了,一枚铜钱大约4克,100个就是400克,快一斤了。

但问题是,100枚铜钱根本撑不了多远,所以光背铜钱就要负重十来斤。

过路过桥进城门,吃饭,睡觉。都得掏钱,不要以为咱们现在上高速掏钱是近代才有的。

这个过路费上千年前就已经有人在收了。

有官方收的,也有私人收的。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要敢说个不,管杀不管埋。”

基本上非正式的收费工作人员,都用这种方式向有通过需求的人员,宣传他们的收费政策。

当然还有一些辅助收费的宣传品。

比如大砍刀,红缨枪等等。

所以,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一个人独自出门旅行。

只要出门儿超过十几里,肯定是要结伴而行。

一般的人一辈子,很有可能都不会离开自己的出生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