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梦斗康麻子 > 第133章皇帝登基,我躲了

第133章皇帝登基,我躲了

在今湖南的汉寿县北,正是关羽被封的地方。

像诸葛亮为武乡侯,但不只是个乡侯,因为他的封邑是武乡,其实是个县候,封万户。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县侯也就是常说的万户侯了。

我的岳父虽然连个贺表都懒得给皇帝送,但是我这个女婿不能不懂事,他不写我写,不就是个马屁文章再盖章吗!

让我手下的笔杆子用大量的生僻字写了个让人看不懂的贺表,派快马送到海南,盖上章,然后再用我岳父的名义送到南京。

皇帝陛下就是要个面子,对于这个手下最能打,还不听话的将军,他实际还是很看重的。

不看重不行呀!贵州、云南、广西,甚至四川都是他带人打下来的,广州城可以说也是他搞定的。

现在他敢于登基当皇帝,就是我这岳父给他的胆子。

可以说,没有我这个二岳父,郑经根本就没有可能在南京登基,不说别的,长江以南的清军如果不是被我岳父牵制在湖南。

现在的南京城周围应该是炮火连天,他哪有心情登基当皇帝。

所以,皇帝陛下很是慷慨大方,不但给我的二岳父一个国公的爵位,还追封了我岳父的父亲,老于将军。

现在称呼我的岳父,可以叫他定南公。

其它的封赏就更多了,我的父母、两个老婆、我的大岳父、我的几个小舅子都有收获。

我对这些封赏还是很满意的,但是对这个新建立的王朝并不看好。

从南京的那群文人给搞出来的国号就听起来感觉很不爽。

他们为了显得历史悠久,选了传说中的炎黄二帝里的黄字作为国号。

“炎黄”是传说中上古中国的两个领袖。炎是炎帝,黄是黄帝。炎黄被认为是华夏文明始祖,而汉族(汉朝前为华夏族)则称为炎黄子孙。炎帝姜姓,神农氏是炎帝族的首领,黄帝姬姓公孙氏、号轩辕氏。他们居住在中原。

炎黄二帝是远古时代黄河流域的两个部落首领。

黄帝与炎帝,与居住在东方的部落、南方的部落的一部分逐渐融合,形成了春秋时期的华族,汉以后称为汉族。在当时中原地区的民族和部落中,黄帝族的力量较强,文化也较高,因而黄帝族就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

炎黄二帝就成为汉族的始祖。也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因而,人们往往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炎黄的子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听说开始,有一些人提议用夏做为国号,这是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王朝。

可惜,吴三桂把夏商周三朝中的周朝给用了,而且还给用坏了,大周朝的小皇帝自焚了。

商朝的商纣王也是自焚,夏朝虽然号称是存在时间最长的王朝,但是王位继承上也是杀来打去,郑王爷听着就觉得别扭,所以夏商周这三个朝代就被淘汰了。

实际上,直接用郑作为国号就挺好,但是名头太小了。

郑国是中国历史上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

郑国是千乘之国,总体军事实力较强,楚国和晋国一直想灭掉郑国,但一直未能如愿。郑国在内乱和外敌入侵的内忧外患下逐渐衰落,最终被韩国所灭。

总体上算个小国,不但没混上战国七雄,甚至都没撑到秦统一中原的时候就被灭了。

所以郑字也被淘汰了。

历史上很多王朝的名字实际是有延续性的,比如汉朝,刘邦占领了咸阳后,被封为汉王,他干掉项羽后就建立了汉朝。

朱元璋是小明王的手下,所以建立了明朝,明朝国号来自于明教,出自《大小明王出世经》,朱元璋借“大明王”的名号盖自己曾经的主上“小明王”一头。

唐朝的正式国号是“唐”,原意是晋的古名。泛指今sx省的中南部地域。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其后,爵位传至李渊。

李渊在隋朝时是唐国公,职居晋阳(今山西太原)留守,以尊隋为名起兵。后来隋恭帝杨侑禅让帝位,自然以“唐”为国号。

和前朝汉王代秦、魏王代汉、晋王代魏一个思路,只有随国公杨坚个性,代周之后非要改随为隋,二世而亡。简直是自我实现的预言,所以唐人吸取教训,直接定国号为唐。

因国君姓李,故称李唐,尊称为大唐。

赵匡胤推翻五代时的后周政权,建立了宋王朝。后周时,赵匡胤随周世宗历经沙场有功,授殿前都点检(即统领精锐禁军之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