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互相攻击的时候。
独轮车上的这些大盾牌,至少能够挡住大部分的火枪子弹。
可以让使用排队枪毙战术的火枪兵做无用功。
当距离接近的时候,射速更快的弓和弩,能够让只穿着一件军装,没有铠甲的燧发枪手,知道什么是箭如雨下。
在火枪兵打完一枪重新装填弹药的时候。
一个端着长枪的长枪手,可以轻松的干掉四五个火枪手。
没有子弹的火枪,也就是一根儿空心的铁管。
哪怕是装上刺刀,也就是能够挣扎一下。
你一米多长的一支短枪想和三米多的长枪对战,那不是开玩笑吗?
当然因为我们的部队缺少骑兵,就算打赢了,也很难成建制的消灭敌人。
就和我们现在对付清军一样,几乎每次和清军的遭遇战我们都能打赢。
但是每次都不能把清军打崩溃。
每次清军的步兵虽然打输了,但是骑兵部队不会乱。
我们如果移动队伍去追击清军的败兵,旁边虎视眈眈的满清骑兵就会看准机会,冲入我们的队伍。
我们的独轮车在移动过程当中,很容易就被人攻击到侧面和后面。
如果是被骑兵突入我们的队伍,那就真完蛋了。
当然这个问题也不是可能解决,只需要有一些骑兵我们的短板就不短了。
这些骑兵都不需要太多也不需要太强悍。
只要能够保护好队伍的侧翼就可以了。
当超过十万的部队把这个马鞍山地区围住之后。
我也来到了前线,和一大群人开会讨论,看怎么把马鞍山拿下。
马鞍山虽然是一座城市,当然是这些人清军并没有全部放在马鞍山城里。
一共有7万多清军,分别驻扎在三个地方。
一部分驻扎在马鞍山城里,还有两个部分分别驻扎在距离马鞍山城不到两公里的地方。
这三个部分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可以互相支援。
而且他们怎么一搞,我们这10万多人就显的没那么多。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两军的数量差异连一倍都不到,根本围不住。
不过兵力问题皇帝陛下能解决,根本就没有申请,接近十万的部队已经跑过来增援了。
但是这个举动让罗总兵和各级军官愤慨不已。
“没有这么干的!为了抢功脸都不要了。”
“这纯粹是来摘桃子呀!苦活累活都我们干了,最后要收获了,他们冒出来了。”
“......”
不过,我对这个事情看的非常明白,来的都是什么人马?
皇帝的亲军!嫡系呀!
他们来,不光是摘桃子,主要还是要搞平衡。
这次的战功有点大了,如果不赶快派点人过来分分功,于将军一派的将军们就尾大不掉了。
整个江西,半个安徽,基本都是我领着一群于将军的手下,或者是出身于家军的军官打下来的。
除了罗总兵算是自由生长出来的野生将军,算是皇帝的亲信,在安徽地区打下的地盘不小,但这比例太小了。
整个就是独苗了,再不平衡一点,大黄王朝能打的将军,地位高的军职,全都被于家军的人马把持,这是很危险的。
特别是新朝建立,论功行赏,坚决不能小气,要不然怎么吸引人才,稳定人心。
有功不赏,下一步还怎么让人给皇帝陛下卖命?所以只能派嫡系人马过来分功。
一批封赏提拔的同级别的将军多一点,成份杂一点,有利于平衡。
但是,马鞍山这不算太大的地方,一下子挤进来了20多万的部队。
如果再算上满清的部队,那就有30多万人了。
名义上现在我去的部队都会我指挥,因为我的官职是最大的。
但是我确实没这能力。
我的指挥水平,只能支持我指挥1万人以下的部队。
职位第二高的罗总兵,他的协调能力比我也强不到哪去。
好歹我还有自知之明,基本上都听我手下参谋人员的安排。
而罗总兵还没这个自知之明。
我训练出来的那10万名团连士兵还算好说。
指挥这些士兵的军管级别都比较低,而且他们和士兵在一起训练了半年多了。
又进行了好几个月的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