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陛下大笔一挥,各地监狱里关押的重刑犯全都打包送来了广州。
还有个各次战争当中俘虏的那些士兵,挑出来那些桀骜不驯,不服管教的,也给送过来了。
我们现在管的地盘确实大了,人口确实也多了。随便划拉划拉,就凑出4000多人。
平南王和他手下的军官们都高兴起来了。
当初的逃出广东的平南王世子都管理着将近两万的军队。
而他逃命回广东的时候,也就只有6000左右的汉族官兵追随他跑回来广东。
但是一路上兵力不断的缩水,现在只剩下不到3000了。
而且官兵比例严重失调,当官的不少,可每个军官手下的兵没几个了。
有这4000多兵员的补充,至少这些军官不用当光杆司令了。
但是我也不能把这些兵直接就交给平南王让他们去当炮灰。
还是要进行一下严格的训练。
顺便也要让平南王这些手下,熟悉下我们配给他们的新式武器。
因为这些军队要远渡重洋,能够和满清进行联络的可能性非常小。
所以我们的竹片燧发枪就可以给他们用了,泄密的几率约等于零。
而且他们要对付的是南亚的土著和西班牙殖民者。
这些人的装甲防护明显不如满清,所以大口径大威力的火枪不用配备太多。
那些小口径的鸟铳和鲁米铳,就能吊打光膀子的土著军队,我可以制作上一批统一口径的中小口径火枪配给平南王的队伍。
这样重量减轻了很多的火枪可以提高士兵的运动能力,而且我还给这些火枪加了刺刀。
其实就是比较原始的套筒刺刀,可以套在枪口上,不影响射击。
关键是这些火枪被人为的缩小了威力,基本打不穿我们的多层竹铠甲,这样就杜绝了这个平南王反叛的可能性。
就算真的反叛了,我们的主力部队可以轻松的碾压镇压,不致于养虎为患,最多算是养了只哈士奇。
这些人的铠甲也全部更换,使用竹筐铠甲加竹块板鳞甲,双层防护。
军官可以选择里面再加上一层皮甲,如果体力够用可以里面穿上一层高碳钢锁子甲。
当我安排人给这些军官,现场演示了一下这些竹子铠甲的坚固程度。
这些军官亲自用火枪,弓箭近距离的进行了射击。
然后他们就把自己珍藏的多年的厚重的棉甲,全部抛弃了。
当然这些棉甲也被我给收集了起来,全部送往四川。
现在驻扎在四川西部,防备面对大小金川方向,xz的那些土司的军队非常需要棉甲。
在这些地区,竹甲就不好用了。
不光是因为干燥,竹甲非常容易变形。而且早晚温差非常大,中午和晚上竹甲的伸缩非常剧烈。
特别是在冬季,甲片就会变得非常脆,抗击打能力直线下降。
而和棉大衣一个性质的棉甲。就非常适合在这些寒冷地区使用,又能当棉大衣用,还能防弹。
最近我把收集上来的满清棉甲成批的向四川送,差不多得有上万套了。
在这些棉大衣外面,再挂上那些快板竹甲,防护力基本也就够用了。
至于冬季的时候竹片防护力下降的问题,也可以忽略不计。
在这个地区,大冬天打仗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像在零下20c,30c的天气出动。
军官愿意打仗,士兵也不干呀!那纯粹是找冻死去了。
我的二岳父最近已经开始让士兵们进行高原训练了。
最近他被高原上下来抢粮食的匪徒搞的不厌其烦,最近决定要把大小金川打下来,把那几个不老实的头人砍了。
我知道高原作战,人的身体很容易出问题,虽然于家军的士兵大部分都是从云贵高原挑出来的,已经算是比较能适应高原环境的。
但是,青藏高原更高,空气更稀薄,在海拔三千米以上,人平躺着,就相当于扛了几十斤的重物。
唐代为啥要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不就是战无不胜的大唐军队上不了高原。
上了高原就腿软,战斗力锐减。
我作为一个资深中医,给出了一个方案,那就是吃红景天。
红景天是中医药历史非常悠久的一味中药,在中医学最早知的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中就把红景天列为药中上品,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