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上交给我们皇帝的火炮是我们精工制作的,但实际消耗的工时反而比给康熙生产的火炮少。
因为制造这些火炮的模具都是现成的,按部就班的制造就可以了。
各环节都是经过原来长时间的探索固定下来的,只要按照规矩走,火炮的质量差距就不会太大。
给康熙生产的火炮,就不能用现在的成熟工艺了。
必须要降低质量,还有保证火炮的寿命不能太短,射程还要比清军自己制造的火炮远一点,至少不能比澳门生产的射程近。
这就给我们的工匠出难题了,降低质量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质量下降的恰到好处就比较困难了。
为了能够欺骗满清的收货人员,我们制造的火炮尺寸,完全仿照了澳门火炮厂的产品。
连火炮的重量也是尽量接近。
我们用砂模铸造法,很快就制造了一门全尺寸的铸铁大炮。
模具的制造非常简单。拿一门澳门的火炮为模板做模具就行,我们已经有了成熟的工艺。
先利用胶泥和沙子制造出模型,然后再制作铁模,再用铁模压制蜡模,再用失蜡法制作成品火炮。
铁模制作好后,制作速度就快了,几分钟就能压制一个蜡模,然后用砂模法进行制造,几乎是两三天就能出产一门炮
经过测试之后发现,我们这门铸铁大炮的质量已经远超过了澳门火炮厂的产品。
这可不行,必须得降低质量。
特别是射程和使用寿命,坚决不能高了。
射程至少要比我们的火炮减少三分之一。火炮只能给康熙留上发射50回的寿命。
基本让这门火炮参加上两三次战斗就报销。
这样才能真正的坑到康熙的钱,而且还不会增加满清部队太多的战斗力。
在激烈的战斗当中,火炮炸个膛,裂个缝,鼓个包,是很正常的。
顺便把火炮手一块儿带走都是非常正常的。
现在这火炮质量,连打上几炮坏掉了才是常见的。如果连续发射之后都不坏,那才是不常见的。
所以火炮被搞坏了,不能赖着我们生产厂家的头上。
应该是你们操作使用不当造成的,售后服务就不要想了。
退换货就更不可能。想要继续拥有火炮那就继续掏钱吧。
不过为了让火炮的使用寿命保持在50多次,真的是绞尽脑汁。
因为满清那边也不傻,我们的火炮到货以后他们是要进行测试检查的。
最简单粗暴的坚固性测试,就是装上两倍的发射药,再把炮口用木塞子堵住,点着发射药。
如果炮膛不能够承受这种力度的膛压,康麻子是不会付款的。
所以我们的火炮既要能抗的住坚固性测试,还要炮身在发射五十多次之后就报废,这个技术可真是有很高的难度。
而且,康熙还订购了不少大重量的青铜火炮,要是真的用好几吨的青铜制造,我们的利润就会大幅度下降。
铜是什么价钱?铁是什么价钱?
为了增加利润,工匠们直接创造出来了包铜工艺。
在铁炮的内外侧包上半厘米左右的青铜,冒充青铜炮,让材料成本降低了百分之70。
但是发现重量上又不太对,分量轻的火炮,青铜和铁质的重量差异不明显。
但是超过一吨的火炮,外型尺寸相同的青铜炮和铁质炮的重量差异可就比较大了。
重量误差得有100公斤以上,虽然对于这么大重量的物体,想测个密度是比较麻烦的,但是咱得保证质量。
至少在重量上咱们不能亏欠了康麻子。
所以我们就在厚重的炮身上凿开几个坑,灌入铅,再封住,最后把青铜覆盖好,这样,火炮的重量上就看不出来毛病了。
当然,这种灌铅的火炮只要不是短时间的频繁开炮,炮膛温度不太高,灌入的这点铅是不会出问题的。
如果是间隔一两个小时开一炮,无论是铁炮还是铜炮,我都能保证开100回也不会出问题。
但是在激烈的战斗中,还没等炮管彻底凉下来,就赶紧继续开火,这火炮出问题的概率就会提升到50%以上。
为了让我们生产的火炮足够结实,能骗过满清的检查人员,还要能让这个火炮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适时的坏掉。
我手下的工匠开发出了不少的新技术。
比如说,熟铁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