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梦斗康麻子 > 第171章 左轮

第171章 左轮

当然,大口径,大威力的手枪也造出来了,没敢让人去测试,只是用一根手腕粗的竹竿代替人手,绑在手枪握把上。

连开六枪,发现竹子上出现了好几条的裂纹,如果是人手的话,可能就不是裂纹的事了,基本可以断掉了。

现在的手枪口径和装药量是一点一点试出来的,在尽量保证威力的情况下,减小口径、减少装药量,找到单手能够承受的后坐力。

现在这枪,虽然说重量和后坐力已经小了很多,但也不是一般人能用的。

但我手下的兵基本上都不能算是一般人。

经过小规模的试用后,又进行了一些改进,让弹巢的转动更顺畅一些。

又增加了一条带子,可以挂在脖子上或挎在肩膀上。

还搞了个可以拆卸的木质枪托,这是周小欢看了德国产的毛瑟自动手枪后产生的灵感。

中国人还称这种自动手枪为驳壳枪、自来得、快慢机、匣子枪、大镜面等等,为啥叫匣子枪,因为它有一个略显笨重的枪匣子,木质的。

这个枪匣子可以连接到枪握把上,成为一个枪托,增加射击的稳定性。

然后周德良就一点儿不脸红的剽窃了这个设计,给转轮手枪加了个木质枪托。

虽然这种转轮手枪让我很不满意,还想继续改进,但是我手下的骑兵军官强烈的要求大量配发。

他们的理由也很正当,我们的骑兵可以说是骑兵,实际上应该说是骑马步兵。

骑在战马上的时候,可以说基本没有什么战斗力。

骑射这些基本就不用想了,就算偶尔有几个能够在马上能把弓拉开的,也不可能射中目标。

甚至把要求降的更低一点儿,只让马上的战士用手里的骑兵刀去砍立在地上的草人,都有一半的人砍不到。

这还是我们有了那些蒙古族的老兵,对这些战士进行了比较专业的骑术训练后才有的成绩。

原来,我们的骑兵只能骑马赶路,到了作战地点后下马作战。

现在好歹能挥舞着马刀,吓唬一下敌人,在追击敌人的时候,敢从敌人的背后挥刀,就算没砍到,也不至于从马背上掉下来。

当然,这种骑兵在对付步兵的时候还是很有优势的,但是面对敌人的骑兵就崴泥了。

骑在马上的时候就不能作战,想作战必须下马。

骑在马上的时候,就算敌人不用弓箭把你射成个刺猬,非常仁义的抽出弯刀来,和你来个男人之间的对决。

我们的骑兵也不可能打赢对手,你的功夫刀法如火纯青,可你的战马不听你的,或者说战马搞不懂你想干啥。

在双马错蹬,双刀交错的一瞬间,你和战马的配合出点问题,速度或位置错开一点儿,基本就是你没砍上敌人,敌人砍上你了。

然后就是看你的铠甲是不是能保住你的命了。

骑术这东西真的不是短时间能练出来的,骑马赶路是一个技术层次,骑马作战就是更高的层次了。

最基础的骑马砍人,人家蒙古骑兵是砍木桩,我们的人只能砍草人。

为啥不砍木桩?因为砍木桩容易受伤。

在战马从木桩边跑过的时候,距离要控制好,不能太近,太近了刀伸不开。

也不能太远,远了刀够不着。

而且,在刀切过木桩的时候,手要半空握刀,让刀刃划过木桩,而不能砍在木桩上。

利用战马的速度,飞快的在木桩上划出一道口子。

如果你手里的刀角度和力度不合适,在接触木桩的一瞬间,刀就飞了。

这还算好的,如果刀卡上木桩上,你的手腕就会受伤,如果你没有及时松手,甚至人直接就从马上被刀给刮下来了。

所以,我们的兵只能用不那么危险的草人进行训练。

想在几年内,让我们的骑兵能够和清军的骑兵掰掰腕子,只能试用一下高科技了。

想从人家的传统领域和人家掰手腕,短时间恐怕是不行。

这个我看来,是死重,还笨,操作繁琐,射程和威力都不行的转轮手枪,在这些骑兵军官看来就是改变骑兵地位的杀手锏。

为了验证他们的手枪战法。这群敢于玩命的军官,带了几百支手枪,跑到湖南去挑衅清军的骑兵。

被人家砍死,砍伤了几十个人之后,总算是总结出了一套合适的战法。

这个战法很简单,就是靠着自己皮厚抗揍,还有手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