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的时间里,在我们宣传的适宜种甜菜的辽东半岛,已经聚集了超过100万的汉族奴隶。
这些奴隶至少有1/3是可以成为优秀的兵员,需要的时候,我们把辽东半岛占领。
把这些汉族奴隶训练上两三个月,就可以上战场当火枪兵了。
只要营养跟得上,这些吃苦耐劳的奴隶的身体素质会很快的恢复。
本身他们的耐受力就非常的强,能够在满清奴隶主的皮鞭下面坚持的活下来,没有坚韧的性格,耐造的体质是不可能的。
身体素质差的已经被皮鞭淘汰掉了。
从这些人里训练训练,挑选挑选,不需要挑出太多。
只需要两三万人,能够听命令,有一定的战场自保能力。
他们给我们负责运送俩草和给养,都不需要让他们参与战斗。
我们现在直接控制的奴隶基本有10多万,我们已经偷偷的挑选出了一万名精壮奴隶,运到海岛上训练了一年多了。
这些挑选出来的优质奴隶士兵,扛上火枪,至少能和清军中的普通绿营部队掰手腕了。
再有那么2万精锐的部队,我就有信心从天津打到北京城下。
只要康熙没有及时的把精锐部队大量的调回来,那些二线部队来多少都白给。
而且我定义的精锐部队是和马鞍山的那些人马水平接近的,才能算是精锐。
打了这么多年,遇到的清军也不少了,除了这只马鞍山的队伍让我们的对伍受到比较大的损失。
连广州城的尚之信的部队都不能算精锐,他只是对自己人比较狠,能够豁得出去自己士兵的生命。
我估计康熙手下有这个作战水平的部队不会超过十万。
如果让我带着几万人和十万的精锐的死磕,我肯定不乐意。
就算我能把这些精锐干死了,损失也不会少,这种亏本的买卖我是不会做的。
我可不舍得让手下的精锐和这些满清鞑子以命换命。
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我从来不喜欢硬碰硬。
我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去碰鸡蛋,而不是去碰石头。
等这个石头碰鸡蛋,抄康熙后路的机会,真的是很不容易。
被我寄予厚望的葛尔丹,怂的一塌糊涂。
1670年(康熙九年),噶尔丹的兄弟僧格珲台吉在准噶尔贵族内讧中被杀。
噶尔丹自xz返回,击败政敌,成为准噶尔部珲台吉。噶尔丹夺得准噶尔统治权后,积极向外扩张,先后击败和硕特部,征服哈萨克、灭叶尔羌汗国,称雄西域。
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进攻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威逼bj。
康熙遂发动三征噶尔丹之役。
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为实现统治蒙古诸部、割据西北的政治野心,在俄国政府的怂恿支持下,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攻喀尔喀蒙古。
并借口追击土谢图汗部余众,进军内蒙古乌朱穆沁,与清政府发生直接军事冲突。
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烨)为确保京师安全和边疆安定,曾三次率军亲征漠北。
二十九年七月,他命裕亲王福全、恭亲王常宁分兵左右两路出古北口、喜峰口,并于七月二十四日亲自进驻博洛河屯(今河北隆化)节制全军。
八月一日两军在乌兰布通(今内蒙ksktq境内)交战。
噶尔丹军将万余骆驼缚蹄卧地,背负木箱,蒙以湿毡,环列为营,名为“驼城”。士兵依托箱垛,发射弓矢。
清军以火器为前列,遥攻中坚,摧毁驼城。噶尔丹仅率数千人逃回科布多。
两军各使解数,双方死伤枕籍,据传教士张诚的记载,双方当日以大炮火枪互轰开始,激战竟日,以双方士卒肉搏为止。可见此战之激烈。
这是周小欢查到的历史,但是在周德良所在的这个历史时期,这个葛尔丹就是个纸老虎。
别看他在西北地区战无不胜。
但是一碰到清朝的部队就崴泥了。
本来我听说康熙准备对葛尔丹下手了,赶紧挑动人马,调整船只。
准备等着bj地区空虚的时候,赶快去捅康熙一刀。
因为乌兰布通之战打的时间不短。
清军虽然最后胜利了,但是也是先败后胜,还是惨胜,损失巨大。
我的二岳父也在四川地区磨刀霍霍。
准备在双方打的不亦乐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