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清平乐:从刘娥驾崩开始 > 第11章·试探改制

第11章·试探改制

“吕相请看,这是朕草拟的寄禄格。”赵祯正在兴头上,递给吕夷简一叠书稿后就直接转身,并没有看到吕夷简深深皱起的眉头。

赵祯回到书案边坐下,向吕夷简述说道:

“我朝官制分为‘本官、贴职、差遣’,此外又有‘爵、勋、食邑、食实封、散官、功臣号、检校官、宪官、试秩’。其中散官又分‘文散官、武散官、内官、医官’。”

“官制内容之繁杂,朕梳理时常常感到头痛欲裂。因此,朕打算将那些虚名统统废除。”

“朕拟设了两套体系,分为:寄禄官和职事官”

“寄禄官以品区分,每品分正从两级,合计九品十八级,用来规定不同品级的俸禄、官服、朝堂站位、上下尊卑等等。”

“朕杂取前朝和本朝的诸多官名,最终以文散官的名称为基础,重新拟设了文官衔。”

“文官衔正一品为太师;从一品为使相;正二品为特进;从二品至从五品为诸大夫;正六品至从九品为诸郎。”

“武官衔的拟定,朕认为武人不似文人,文人的官衔名号应尽量捡好听的用,武人的官衔名号则应以方便记忆、方便区分为首要。”

“因此,朕将武官衔正一品定为‘太尉’;从一品定为‘元帅’;正二品至从三品为‘将军’;正四品至从五品为‘校尉’;正六品至从七品为‘都尉’;正八品至从九品为‘军士’,二品至九品皆以‘左右中少’细分,强化各级武官的尊卑观念。”

“内官衔则以本朝现存内官之名为基础,重新梳理,确定品级。其中内官衔最低为内品三等小内侍,最高为从五品供奉官。”

“内官若想继续升衔,则需转入武官体系,其本人也要转出内廷机构,转入外朝武官机构,受外朝辖制。”

“从此以后,官员晋升除了提升职位,还可以提升官衔。”

“职位代表权力,数量有限,除授要谨慎考量,但官衔主要与待遇有关,升降只体现赏罚,不会影响其做事的权力。”

“朕以为,衔级晋升第一看功绩、第二看能力、第三看资历。”

“让踏实肯干,抓住机会,做出了成绩的官员得到进步;让没机会做事,但能力很强,对其进行考核后也可以让他得到进步;让掌权无望,机会渺茫,能力又不够出类拔萃的人靠磨资历得到进步,只要其在职期间不犯错,哪怕一事无成,每隔五年也给他升一级。”

“如此人人有出路,人人可得进步,国朝岂有不兴盛之道理。”说到最后,赵祯还不忘画个大饼。

听着赵祯说了这么多,吕夷简一直低头比照着手中的书稿仔细翻看,直到赵祯终于说完,他才抬头看向赵祯。

吕夷简开口第一句:“官家这是想更改祖宗之法吗?”

赵祯闻言一愣:“吕相何出此言?”

“官家可知,祖宗定立如此复杂繁冗的官制,有何深意?”

赵祯坐直了身子,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不解的问道:“朕不知,还请吕相为朕解惑。”

吕夷简行了一礼,开口说道:“请官家恕老臣干犯忌讳,臣才敢说。”

赵祯摆了摆手,让殿内侍候的内侍们全部下去,等殿中只剩下两人的时候,赵祯说道:“吕相可以直言进谏了,无论你说什么,朕都恕你无罪。”

“谢官家,那臣便说一说。”

“官家可知,我朝太祖是如何得天下的?”

吕夷简开头第一问,就是王炸。

赵祯头皮发麻,双手有些不自然的紧握在一起,他答道:“太祖乃黄袍加身而得天下。”

吕夷简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继续说道:“那官家可知,太祖是如何安置前朝官员的?”

赵祯回忆了一下,说道:“太祖得天下后,对前朝官员一律加恩,笼络,原职留用?”

“官家说的对,但也不对,太祖确实将前朝官员全部留用,但并没有让他们原职留用,而是一道圣旨,罢免了天下所有官员的权力,那便是,‘非别敕,本官不得治本司事’,此举的核心在于,‘名实分离’,将事权彻底剥离,而由君主重新分配。”

“从此,凡是得到君主差遣,便等于得到了权力。”

“为了与职官进行区分,便在职官名前加‘判、权知、行、守、试、兼、代、提点、提举、签署’等等具有区分作用的前缀后缀。”

“而为了防止权力固化,君主授权的圣旨上,会详细写明每一项差遣的有效期限,最长不超过三年,三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