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纸,提笔将自己的命令写在纸上,拟为词头,写好之后交给三位阁老依次传阅,看看有没有歧义,或是不当的地方。
反复修改了几次后,四人对这第一件事达成了一致意见,且形成了书面指示。
赵祯将自己亲手所写,三位阁老依次附署姓名的黄纸对折,放在一旁的小木盒子里,交给侍候一旁的张茂则。
“你亲自送去翰林学士院,让‘知制诰’韩琦将此词头拟成诏书,送朕加玺。”
“是。”张茂则双手捧着木盒,快步走出内阁,去往翰林学士院传达口谕。
看着张茂则离开后,赵祯感叹了一句:“学士院和内阁不在一处,议政结果不能立刻形成诏书,多有不便呐。”
吕夷简拱手说道:“官家,既然中书门下已经改称政事院,不若将‘中书舍人院’迁至内阁,也好随时为官家起草一些不重要的圣旨。”
赵祯拿起茶杯抿了抿,思考了起来:
“中书门下最大的权力,就是给皇帝提供建议并拟定圣旨。”
“如今内阁已经掌握‘议政权’,若再掌握‘拟旨权’,那不就相当于把内阁变成了中书门下?”
赵祯放下茶杯,摇了摇头:“中书舍人院还是留在政事院下,改名为‘政事院秘书监’,所属舍人改称‘秘书郎’,留在政事院负责院内公务即可。”
赵祯微微笑着看向吕夷简道:“朕虽拟将内阁定为朝廷新中枢,但阁老们还需时刻牢记,内阁乃是朕与诸公坐而论道的议政之所,内阁不具备‘下令权’,内阁黄票只能署名后交给朕裁,而不能交给其他任何机构,这是内阁设立之初就已经定下来的。”
赵祯虽一脸和气,语气轻快,但这话里话外都是敲打告诫。
三人赶紧起身,拱手行礼道:“臣等谨遵圣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