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贯;正三品每月150贯;从三品每月100贯。”
“正四品至从六品,每月90贯至40贯,每阶递减10贯。”
“正七品至从九品,每月35贯至10贯,每阶递减5贯。”
说到月俸数额时,赵祯并没有询问阁老们的意见,而是直接决定了下来。
官名是可以议的,但官名对应的月俸却应由君主一言而决,毕竟赵祯是给钱的,阁老们是领钱的。
而且跟皇帝谈月俸问题,阁老们也不愿意开口,毕竟君子‘耻于言利’……
内阁诏书上说明确规定,首辅每月500贯、次辅400贯、大学士300贯,若按今日议定的官品对应着来看。
内阁大学士李谘应该是从二品。
次辅张耆应该是正二品。
首辅虽然暂时无法对照着定阶,但看其月俸,至少比正二品高。
当然,内阁不属于五院,因此不能沿用五院的品阶制度,阁老们的待遇,由赵祯一言而决。
第一届阁老本就是从二府三司的相公上拔擢而来,若是俸钱给的少了,未免有些难看,所以赵祯才定的那么高。后续再增加的阁老,就不会拿这么高的月俸了。
官名、品阶、月俸的制度讨论完毕,赵祯将自己的手札整理好,递给张茂则,让他拿到屏风后面,交给‘知制诰’宋绶。
看着张茂则将手稿拿到屏风后拟订制词,这种手握实权的感觉,让赵祯有一种言出法随的不真实感,仿佛一切尽在掌控。但越是如此,赵祯越对权力感到敬畏。
君主,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
越是集权,赵祯越感到压力山大。
他经常反省自己,作为君主称不称职?有没有多倾听采纳臣子的意见?有没有懈怠?有没有贪图享乐?
历史上的宋仁宗以唐太宗为榜样,穿越而来的赵祯以明太宗为榜样。
只是不知榜样的力量,到底能不能支撑他带领大宋走上大一统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