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画像了。”
就在这时,他的目光扫过星图,又马上转了回来,眨了眨眼,又掐了大腿一把。
也怪不得他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此时的星图上,整个移动要塞的正面,都被密密麻麻的红点塞满了。
......
“最后一批战机已经全部起飞,中控ai目前运行情况良好,处理器超载百分之三十,仍处于可控范围,以萨拉斯帝国要塞和我们的相对移动状况,预计十分钟后接敌。”
听完了手下参谋的汇报,查恩少将点了点头道:
“超载百分之三十,只要不发生战斗就好说,不过爆发战斗以后战机数量减少,超载算力也会减弱,这只是小问题。
让那些操作员给我再次检查确认,战机的目标优先级一定要保障,先干掉移动要塞的外部模块,护盾生成器、炮台、推进器,就算是撞也要给我把那些玩意全部搞掉!
这次作战事关自由联邦的国际形象,是不容有失的武力展示,要是还有谁把这里当成武器试验场,那可别怪我不给他面子。”
“是!”
这次无人母舰编队总计出动战机七万架次,其中两万架为第一攻击波,出动的多为护盾模块厚实,推进器灵活的太空战机。
这种有着一对竖翼姿态调节器,中间则是椭圆形核心舱的拦截机,看上去酷似地面时代人类对于外星战斗机的想象。
它的武器模组搭载了四门小功率x射线发生器,一门动能机炮,另外携带了两个导弹舱。
没有驾驶员身体素质的限制,让整架战机可以不必考虑驾驶员过载力能承受多少,只要机体不散架,高难度动作可谓是信手拈来。
比常规战机更优秀的机动性,更强的动力,甚至在节约了驾驶舱和维生装置后,还能拥有更好的护盾模组和载弹量。
这才是无人战机比起常规战机的优势所在,节省成本在真正需求作战效能的时候,还是要往后稍稍的。
当然,这都是自由联邦的宣传口径,实际上他们的研发方向在哪,作战效能到底如何,也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而他们的对手,往往只会被战机群和战舰海淹没,也就萨拉斯这样硬爆兵都能超过他们的对手值得自由联邦认真应付。
这些战机会先一步抵达战场,拦截此时不断从要塞中出击的萨拉斯帝国战舰,以及要塞自身搭载的太空战机。
当这些拦截机和对手缠斗在一起后,后两个批次两万五千架的攻击编队便会绕过萨拉斯帝国舰队,直奔要塞本体。
其中第二个攻击波次,除了需要继续加入第一波次参与拦截的拦截机外,主要机型都是雷击艇。
这种平翼结构的小型飞行器目的只有一个,用搭载的太空鱼雷破开太空要塞表面的装甲,就是用撞的也要给后续的轰炸机制造足够的输出空间。
实际上现如今的主流战机趋势都是多用途战机,也就是一架战机就可以完成所有作战任务,这样不但可以提升产能节约成本,对母舰的负担也可以减少。
就算是将母舰战术发扬光大的联合王国,也最多同时使用两到三个机型参与战斗。
但自由联邦的财大气粗就体现在了这样的地方,不但划分用途开发专用机型,还能利用ai指挥的便利将不同机种的作战任务、配合,安排得有条不紊。
如此一来,作战效能不会因为机种的繁杂而受到影响,反而会大大提升。
在舰桥人员紧张的工作中,十分钟的时间转瞬即逝,代表接敌的警报信号响起的同时,原本呈蓝色的数个主控ai模型瞬间变为醒目的红色。
ai操控下的截击机们悍不畏死,顶着密集的火力冲入萨拉斯舰队的阵型之内,引起了后者阵型的动荡。
但萨拉斯舰队在安东上将的指挥下很快就恢复了冷静,摆出最大化战舰交叉火力的密集阵型,一边对战机进行杀伤,一边直奔战机飞来的方向突击。
很明显,他们的目标是无人战机的母舰,作为自由联邦的老对手,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些战机是怎么一回事。
可让安东上将没想到的是,在他的舰队刚刚达到有效火力距离的时候,北境三国的舰队居然就这么一炮不开地开始后撤。
此时移动要塞的护盾已经消散,格里戈里上将再蠢也该意识到,要塞的护盾对这些可以钻入要塞下方输出的小型战机们毫无作用。
而正因为他不想解除护盾的原因,才导致要塞主炮迟迟无法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