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能就说雍正对自己的儿子太过绝情,而是宫中规矩如此,他虽然已经出宫开府,但身为皇子自然要紧跟皇帝的步伐,连太子那个叫承祜的嫡长兄都没能在玉蝶上留下自己的名号,对方不但是康熙实际上的嫡长子,更是爱子,何况只是庶出的皇孙呢?四阿哥自觉没那么大的脸能让皇帝例外。
弘明这一胎明玉虽然怀了足足九个多月才分娩,但孕晚期的时候在专业人员的控制下饮食和运动搭配起来,胎儿倒不是养得十分大,生得还算顺利,既没有遭遇难产,也没有太医在过后来一句:福晋这一胎伤了身体,以后再怀孕可能会艰难些。
一来贝子府自建成便是明玉当家,府里又没有其他妾室,安全上自然有保障得多;二来自从定了预产期,明玉不但提前养着那些稳婆,防止其和外人勾结,还特意从亲外祖母处借了一个会接生的嬷嬷,就算稳婆出了差错,还有候补的。另外,太医和府医当天都早早候着,常见的生产问题都有药材备着;生产之前的半个月还搞了几次演习,务必保证不能忙中出错,被人钻了空子。
//
虽然康熙如今孙子多并不如何稀罕弘明这个孙子,但德妃稀罕呀。
听说孩子健康,还往菩萨跟前谢了好几次。
当然,康熙的不稀罕也是相对而言的,比起东宫和直郡王府的孩子自然不如,但比起一般的皇孙已经显得很重视了。
毕竟原来皇帝对太子寄予厚望,太子没有嫡子,皇子自然不会对其他皇子府邸的孩子表现得多重视,以免太子和朝臣想差了。
但今时不同往日,废太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决定的,康熙对太子的耐心越来越少,自然不会再像从前一般为他考虑许多。直郡王府的弘昱小阿哥无论实在上书房还是在皇帝跟前,都有了和毓庆宫的弘皙阿哥齐头并进的趋势,并无明显的尊卑之别。
一个是庶长子的嫡子,一个是嫡子的庶长子,这一对的身份也是有趣儿。
比起从前的收敛,外面的人看起来就是皇帝更看重嫡皇孙。
虽然都是给皇孙赐名,但各家嫡子基本上周岁的时候皇帝就会赐名,而不是像其他皇孙一般要等到一批人集体成功种痘之后,皇帝才按着年岁一一赐下名字。
这也算是康熙对他亲自指婚的各位嫡福晋的一点优待吧,毕竟这些儿媳妇都是带着自己的联姻任务的,对皇帝在朝堂上的布局有一定的作用。
康熙这人虽然毛病也挺多,薄情滥情,但却是个面对现实的。
虽然是因为想要亲政而娶了赫舍里皇后,却不会得了便宜还要卖乖地觉得自己委屈得不行,是被迫的,得了权力之后就要过河拆桥甚至翻旧账。
还是很有契约精神的。
为了打压安亲王府而让自己的八儿子娶了明慧做八福晋,历史上八福晋多年无子,再生气,也不曾动过让人病逝的心思。
其实到了康熙晚年的时候,安亲王府后继无人,已然不复当初的强势,但皇帝再怎么骂八福晋妒妇,也真的没有动过她一根汗毛。
作为一国之君,皇帝想要一个人悄无声息地病逝根本不难,何况是八福晋这样四肢不勤的贵妇人呢。
得急病去世根本不惹人怀疑,对方又没有留下子嗣,跋扈善妒的名声更是传的广泛,压根不会有人替她抱不平。
快要立秋,可热气仍然未减,反倒更是酷热。康熙决定出塞行围,一则避暑,二则也可以练练身手,以警醒后代不忘满人之本。
不用说,这就是历史上太子被废的关键时间点,虽然很多野史都说是因为十八阿哥病逝,皇帝见太子面无哀色,不禁想起当年自己征讨葛尔丹染上痢疾皇太子淡定的表现,心头怒起,狠狠叱骂了一通太子没有兄弟情谊,冷心冷肺不说,后又发生太子窥视皇账,塞外调兵等事,彻底失了皇帝的欢心。
明玉不知道这里面是不是有其他人的算计,但这一连串事情的发生,根本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再说,本来就波及不到明玉和胤祯的事,他们根本没有必要掺和进去,要是不小心惹一身腥岂不是冤枉。
早在初夏皇帝就带着后妃往畅春园避暑去了,这次出塞行围,更多的是震慑蒙古,顺便给听话懂事的台吉一些甜头,虽然双方的羊毛生意这两年一直合作愉快,但也不能掉以轻心,直接将对方当成绵羊一般没有任何野心和攻击力。
这次随驾的阿哥有太子爷,大阿哥,四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和胤祯。
明玉对大草原正是好奇的时候,十阿哥带着琪琪格,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