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甄嬛传之寿终正寝 > 第114章 15

第114章 15

于对这位昔年爱子举起了手中的大棒:二废太子。

倒也没舍得用谋逆作为借口,而是德不配位,才不配位。

虽然谋逆是斩草除根的最好借口,但皇帝年纪大了,凡事求稳,求一个仁德的名声,之前又已经拿八爷党当了那只杀鸡儆猴的那只鸡,也就没对太子及其党羽赶尽杀绝。

但话虽如此,二阿哥胤礽经历这大起大落的二废二立,如今也没了东山再起的心气了,就算他有心再赌一把,也没人敢继续支持他了,皇帝不杀儿子,对亲近皇子的大臣可毫不手软。

当然,这其中也有皇帝在做二手准备的缘故,如今前朝只剩下老三,老四还有点希望,但老三领着修书的差事,之前又一直是太子党成员,不给他留点党羽,怎么和老四继续斗?

十四不在,又有四福晋和嫡孙作为缓和,这两年德妃和四阿哥的关系也有了回暖的趋势,但几十年的母子隔阂,也非三言两语,一时之间就能彻底打破的,何况如今四贝勒也有三十几岁了,妻妾儿女俱全,母爱这种东西,有了更好,没有也无惧什么。

他和德妃,更像是政治同盟,取对方的长处来补自身的短处。

甚至,因为如今的皇帝因为儿子们夺嫡的野心时常疑神疑鬼,老三和老四再有希望也不敢在这时候冒头,反而要尽量做出无欲无求的姿态让皇帝放心。

及至五十一年除夕封笔之后,皇帝将老八挪出宗人府,改为幽禁八阿哥府。

而废太子及其家眷则入咸安宫。

但祸不及子孙,皇帝说了,还叫两家的子嗣继续在上书房读书。

这也不是特例,原来直郡王被幽禁的时候也是有这个恩典的。他们是皇子们的儿子,但更是皇帝的孙子,血脉的延续,皇家的脸面,并不是就此废了。

也因此皇帝才陆续往直郡王府中赐下妾室,不然对方官位再低,也经不起这么三年赐两个的频率吧,毕竟这些人的子嗣没有前程可言,岂不是浪费资源?

//

明玉带着弘明坐在永和宫正殿的暖阁中,看着殿中熟悉的四福晋母子和李侧福晋母子,感觉有些冷清得过分了。

这几年每逢年节一直就这么几个熟人,多了个弘时,四十九年的时候弘昀又病殁了,来来去去,人数并没有变多。

虽然可以叫住在永和宫的低位嫔妃前来相陪,但真的没有必要。

突然,永和宫的总管太监喜气洋洋地进门

太监说:" 娘娘大喜,驿站来信,九阿哥和十四阿哥带着人已经从广州上岸"

德妃当即叫好,还给了不菲的赏赐,又说要赶紧给菩萨还愿,感谢菩萨保佑十四这个逆子一路平安。

还是她身边的嬷嬷制止了

宫女说:" 娘娘,等请安回来沐浴更衣再礼佛更显心诚,何况,这时候也不早了,该往寿康宫去了"

德妃拿帕子按了按眼角的湿润,笑道

嫔妃说:" 德妃:瞧我,高兴的忘了正事"

郭络罗明玉说:" 表哥和十四爷赶着这时候回来,也是想叫皇上和额娘们过年高兴呢"

德妃说:" 算他有心"

德妃说:" 这两年那混小子不在,也难为你撑着府里,等他回来,额娘叫他懂事些"

郭络罗明玉说:" 额娘,能同十四做夫妻是我们的缘分,哪有计较这些的,他在外面也不容易,说辛苦,他才是更辛苦的那个呢"

要知道,这宫里可是连块石头都能说话的地方,很多时候,明玉是很愿意说些冠冕堂皇又符合时代女性道德标准的好听的话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的。

何况,胤祯这趟出海的确辛苦。她在家里的这点风波和对方比起来简直不算什么。

海上的自然和人为风险(风暴,磁场甚至海盗),远渡重洋在人生地不熟的国外不但要防备有人内外勾结见财起意,还要担心海上强国一言不合杀人。

总而言之,这差事真是要拿命去博一个顺利平安的。

胤祯和老九回来后在驿站稍稍梳洗一番就先进了乾清宫,找皇帝述职,得到或赞许或批评的评价后又被打发回到各宫生母那里去请安问好,以全孝道。

等胤禟胤祯从宫里出来,已经是后宫落钥的时辰了。

兄弟两相视一笑,眼里都是难得的轻松,终于归家了。

弘暟还是个给吃给玩就行的小豆丁,对父亲并不是很在意,但弘明就不一样了,不说年节和堂兄弟们一起玩耍对方常会提起父亲对他们的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