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奶奶,你怎么什么话都敢说,好在这会子房里没人,要是被人听见了,我都保不住你"
胤祯说:" 这也是当年大哥和太子做的好榜样,当年皇阿玛出行,多是由大哥护卫,太子则负责留京监国,太子党势大,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皇阿玛也怕被人抄了老底,所以每次回京都要叫负责协理朝政的皇子轻车简行远行接驾,拿捏住最要紧的那个人,京城里就算有点什么,也得弃了原来的打算;"
胤祯说:" 要是不来,皇阿玛也能有所准备,例如调兵,以抗旨的名义先行遣兵入京拿人。这么多年过去,这一传统也成了众人心照不宣的默契。"
郭络罗明玉说:" 那会不会有人利用这一点中途截杀啊?"
胤祯听了明玉的话,笑道
胤祯说:" 说什么傻话呢,不说行宫至京郊这一段路都是官道,仅一日的行程,只说圣驾出行,必会有人提前探路,以保证帝王出行安全,沿途可都是有人看着的。若是有人敢出手,肯定要先被皇阿玛剁了手脚"
明目张胆至此,在一个皇帝看来,便是对皇权的挑衅,不杀鸡儆猴,他估计都不敢安稳睡下。
以皇帝如今对朝廷的掌控力,根本不存在查不出来的可能,他那些兄弟都是聪明人,哪会自寻死路?
郭络罗明玉说:" 那就好,一路小心"
明玉带着弘暟将人送到郡王府门外,看着胤祯带着侍卫和贴身太监打马而去,虽然也怜惜对方辛苦,但已经确认此行并无危险,倒是不怎么担心了。
弘暟实岁还不到四岁,明玉又穿着花瓶底,母子两牵着手,但身高是不怎么匹配的,回正院这一小段路,小孩子走得是跌跌撞撞,不过倒是没嚷着要人抱,看来这一年跟着胤祯锻炼还是有些好处的。
等弘暟去了前院跟着先生启蒙,明玉这才翻着自己做的日历叹息:如今已是康熙53年末,接下来的日子必然要越来越小心,弘暟这小子不比他哥哥聪慧,自己以后在他面前说话还是要小心着些,顺便叫胤祯安排的先生多给他灌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不然去了上书房,弘明也没办法整日看着他。
他的那些堂哥,对他羡慕嫉妒的不少,难免会有人故意在话语上设下陷阱……
也就是在这一年年底,整个紫禁城都是冰雪琉璃世界,但丝毫不影响京城百姓讨论得热火朝天,自从从老八的庄子上得了牛痘预防天花的思路,太医院奉康熙的命令一直在试验,历时两年的时间才将细节一一完善,临床试验甚至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成功率,比之前用人痘可安全多了。
人感染之后只会有轻微症状,一般不会有太大的身体不适。
康熙有心将其作为自己的一项伟大政绩来做,大臣们爱惜性命,看到效果,自然也不会阻挠。
为了给予百姓信心,年幼的小皇子和皇孙们会作为第一批种痘的人选。
胤祯说:" 放心,这项试验皇阿玛不说有百分百的把握,也是胸有成竹的,不然不会拿自己的孩子冒险。除了那些死刑犯,皇庄里的管事,佃户以及孩子都已经试过了,并不会很痛苦,而且,我有空也会去陪着他的"
他们这些皇子,早年都是种过痘的,如今倒是不惧。
明玉倒是想问问老八这中情况还又没有翻身的机会,但想想也不必问了。
结果不言而喻。
只看聪明人的动作就知道了。
老八自己想来也是知道的,京里传得沸沸扬扬,他又不是聋了,可一直悄无声息的,也不曾叫人为自己正名,便该知道事无转圜之余地了。
此时装聋作哑,康熙看在他识趣的份上,将来或许会有所弥补,不至于一败涂地。
不说原来他就不是康熙的对手,几年过去,人手四散,老八早已不是名扬京城的八贤王了。
但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他还是知道的。
//
随着未种过痘的皇孙们入了种痘所,往年京中最盛行宴会的时节,因为皇帝的这道诏令倒是诡异地平静。
倒是京郊的寺庙庵堂人来人往,就算有人不来,香油钱也是添的足足的,就怕因为怠慢这满天神佛让自家孩子成了那个倒霉鬼。
毕竟虽说了是成功率高,但也保证不了万无一失。
在这个关头上,许多靠着皇恩立足京城并且准备跟着皇帝脚步走的臣子为表忠心,也都是送了家中儿孙一起进去的,虽然不说一定是受宠或者说嫡出的那个,但也是表态了。
只是进了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