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甄嬛传之寿终正寝 > 第121章 22

第121章 22

为出身的缘故在后宫向来无甚脸面,加上老八这个唯一的儿子已经被皇帝圈禁多年,眼见着是没了前途的,内务府虽然不至于糊弄,但要说布置得多好多隆重也是瞎扯,这规格比妃低一等,比嫔又高了那么一丢丢,毕竟后封的妃不曾行过册封礼,总是要有所体现的。

何况这都三天过去了,康熙也没有追封良妃的意思,不得皇帝重视的人,其他人也是跟着不放在心上。

整个灵堂冷冷清清的,加上皇上身体愈发败落,是很听不得这样的消息的,也没人敢到他面前提及试探。

也就老八的兄弟们,妯娌和宫里的嫔妃会按规矩过来上香了,只是也都不久留。

郭络罗明玉说:" 跟了皇阿玛这么久的人,临了了却是这样,也不知道皇阿玛是狠心还是有心了"

不让老八出来,一方面是为了老大和惠妃,一方面也是不想这个儿子再出来扑腾吧。

毕竟一个拿钱,拿权势笼络朝臣向着他的皇子,格局实在太低了,就没见过上位者讨好下位者的,要是让他上了位,这皇家的逼格都得降下来。

而且老八风光的那些年,为了赚取足够的钱财,除了正当的收入来源,还带头在江南那边卖官鬻爵,他底下的官员更是连赈灾粮都敢伸手,为君者,民为本,胤禩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偏这人还不是个没本事的,总能在事发之前将事情兜住了,但只要做过就不会毫无痕迹,康熙也不是完全被人蒙在鼓里的,能传位给老八才怪,这时候不放他出来,让他蹦跶,也是不想横生波折。

康熙六十年五月,讨伐准格尔的大军移师甘州,企图乘胜直捣策旺阿拉布坦的巢穴伊犁。但由于路途遥远,运输困难,粮草补给很难跟上,一时没有取得进展。

但既然已经反手将被打的脸打了回去,康熙连着满朝大臣的主要注意力还是放在维护清廷在广大中原地区长治久安的统治上。

还有就是自太子倒台之后便被时时提及的立太子,加上康熙肉眼可见的一日不如一日,众人的心思愈发迫切,就怕对手成了最后的赢家。

现在还正常活跃在朝堂上的老三,老四,老九,老十,老十二,老十四都有人推举,只是举荐老九,老十,老十二的没多少人罢了。

但不到最后关头,皇帝还是不想立太子,虽然眼看着已经没有多少时日了,但如今子愈壮而父愈老,一旦给了名分,权力倾斜必然会更加严重,他才是这个国家的帝王和主子,决不允许自己成为不管事的太上皇李渊。

所以,康熙六十年第一个上书复立太子的大学士王掞被皇帝责令罢官;广西道御史陶彝与同官任坪等十余人联合上疏,请立皇太子,也被康熙视为植党希荣,俱发遣往西部边境军前效力赎罪。

雷霆之下,十几个人因此没了前程,朝中也没人敢再提起立太子。

毕竟康熙身体是不好,但举国之力保养着,精神还是不错的,脑子也很清醒,加上之前执政六十年的余威,真要算计起来,根本没有人会是他的对手。

散了朝,康熙直接将胤祯带着回了乾清宫。将之前陶彝请立太子的折子递给胤祯

皇帝说:" 你怎么看?"

皇帝说:" 他们不知道,你是知道的,朕的手腕已经经不起长期劳作,写字费劲儿"

胤祯直接跪下

胤祯说:" 皇阿玛乃是儿臣君父,国家的主人,儿臣做的,不过小事,随便找个翰林院的翰林也是能做的,若非皇阿玛提点,震慑众人,儿臣怕是无法糊弄过去"

过了年,送进乾清宫的折子都是康熙口述,胤祯代笔,所以康熙要试探,胤祯也要减弱自己的存在感。

但又不能直咧咧地提自己不过是个工具人,毕竟那种话要是皇帝一个想差了,就是胤祯对君父心怀怨怼。

毕竟这差事其他兄弟想要还没有呢,也是康熙信任他的证明。

皇帝说:" 起来吧,你也不要太依赖朕,凡事也该有自己的主见"

皇帝当然知道在外面胤祯不可能跟他眼前这样,不过两人心照不宣,都不点破。

干完活,康熙又留胤祯陪他用了晚膳,才将人放了回去。

日子就这样流水般过了下去,并没有因着这个小插曲而发生什么变故。

回到家,胤祯脚步不停地进了正院,明玉看他实在疲累,也不好将弘曜留在身边,让奶娘将他抱到前院弘暟那去。这小子可不是个好性子,心情好的时候自然喜欢,烦人的时候也是真烦人。

郭络罗明玉说:" 我让人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