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皇帝高兴的时候就略带点醋意将事情说了,而皇帝大抵也觉得只单赏一人,把其他人落下不太好看,最重要的是连皇后都落下了,皇帝登基第一年就如此,前朝后宫难免会多想,也不利于皇后管束后宫的威望。索性隔天批完折子,就连写了十一副大字,命人送去内务府做成匾额送往各宫。
虽然过程有所不同,但结果还是和刘琅嬅记忆里的发展一样。
这一日,非五非十的,琅嬅正坐在梳妆台前任宫女在她头上和脸上施为,赵一泰请示过后走了进来
太监说:" 赵一泰:娘娘,皇上让敬事房传了口谕,南府白氏,着封为玫答应"
听了这话,琅嬅依旧垂眸挑着桌上的首饰,问道
富察琅嬅说:" 皇上可有安排宫室?"
太监说:" 赵一泰:没有,内务府主事太监秦立正想问娘娘如何安排呢"
富察琅嬅说:" 知道了"
白蕊姬出现,看来是太后着急了。
富察琅嬅说:" 那就把永和宫的东配殿收拾出来给她住吧"
也不是琅嬅不想将人安排在其他地方,只是白蕊姬是太后的人,离得近了容易生事,她可不想管对方惹出来的事,弄到东六宫去,有点什么事她没能及时处理就很正常了。
富察琅嬅说:" 提醒一下仪贵人,离这个玫答应远点,免得被人当了筏子"
毕竟东六宫原来就住了三个嫔妃,纯嫔,仪贵人,婉常在,婉常在就是个透明人,纯嫔位份高,有孩子,但仪贵人是琅嬅婢女出身,身上天然就打着长春宫的烙印,难免白氏会将主意打到她身上。
赵一泰似有疑问,但见琅嬅没有再说的意思,也就奉命下去了。
富察琅嬅说:" 莲心,慈宁宫那边可有消息?"
宫女说:" 莲心:娘娘,前几日皇上给太后请安,两人似乎谈得不甚欢喜,之后几日皇上皆以政事繁忙为由来去匆匆"
富察琅嬅说:" 那就怪不得了"
眼看着养子对她不过面子情谊,依靠不得,太后自然不肯坐以待毙,所以才要谋划着以权力作为自己的盾牌。
不过这后宫最好还是要乱上一阵,让皇帝看看她这个好养母的本事是如何厉害的。
才会站在她这一边给她这个皇后撑腰,毕竟不论是辈分孝义还是身份,甄嬛这个太后都是天然要比她这个皇后来得更加游刃有余的。
琅嬅一身月白色刺花卉的氅衣,脖子上系着白色的龙华,旗头上的首饰也以简单轻盈的通草绒花为主,自从琅嬅成了皇后,除了一些正式的场合有特制的规制,其余时候都是以这样不喜奢华的形象出现,但看着简简单单的装扮,其实并不比金玉妍那满头珠翠来得便宜,毕竟是一国之母,内务府送来的穿用都是最好的一批。
按照刘琅嬅的话说,叫低调的奢华。
因为琅嬅身体力行的地奉行着节俭之道,宫中嫔妃用度也都有所顾忌,一时之间,一应花费倒是慢慢减了下来。
皇帝看着账本,倒是很满意皇后的手段。
不管怎么说,在先帝新丧,皇帝地位不稳的情况下,还是要立立人设,做做秀的,没看皇帝自登基以来都对老臣颇为优待,作风更是兢兢业业,颇有明君之志,但他实际上是个什么人,琅嬅还能不知道吗?
喜好奢靡享受,好色风流,弄权,好(hao,四声)名声,农家乐审美,刘琅嬅的记忆里对他基本上都是负面评价,虽然可能因个人喜好而有失偏颇,但以上种种皆可说明真实的皇帝远非他如今表现出来的好说话。
琅嬅觉得夫唱妇随,自己也该和皇帝学学这做戏的本事。毕竟对方可是整整忍了十三年才借着她这个皇后的死重拳出击露出真面目的狠人。
在长春宫东暖阁看到前来请安的白蕊姬,琅嬅笑得颇为玩味,这次倒是没等到几日后才隆重登场?
琅嬅不知道哪里是白蕊姬不想,而是皇帝的意思。
没了慧贵妃那场睥睨众生的琵琶秀碾压,皇帝自然不觉得白蕊姬有没什么可怜可爱的,何况皇后对他有心,皇帝也不想落她的面子。
所以虽然白蕊姬的撒娇卖乖有些意思,但皇帝还是当天就叫人搬进了后宫,而不是留在乾清宫随侍。
嫔妃们闲坐着饮茶,莺声燕语,倒也说得极热闹。白蕊姬因为还未名正言顺,便只站在殿中等着给琅嬅行完礼数以示正统。
仪贵人忍不住道
黄琦莹说:" 这谁啊?我怎么没听说宫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