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安若要起身走走,夏晴赶紧劝道
宫女:" 夏晴:主儿,您虽然退了烧,但身体还虚着呢,不如这样,等小山子请了太医确认无事了,奴婢一定不拦着您"
对方确实是为了自己的身体着想,安若不是不识好歹的人,自然不会拼着病情复发也要往外头闯。
她如今不过一介庶妃,不趁着还有点价值的时候养好身体,时日久了,在没有银钱开道的情况下还不知道能不能这么容易请到太医上门诊治呢。
想到此处,饶是安若真实年龄比身体年龄大了十几岁,也不禁担心起自己以后的生活质量。
没有宠爱,没有过人的家世,至少身边也得有点积蓄关键时刻可以救命吧?
可惜,那拉氏进宫的时候只是庶妃,能带进宫的东西本来就有限,家里也只是普通旗人,并不算宽裕,能让安若带进宫花销的银子并不多。
好在因为赫舍里皇后的缘故,皇帝进后宫的日子并不多,内务府的人暂时还看不清楚几个新人的深浅,不算怠慢。
还不到花钱改善生活的时候呢。
安若身上只有家里凑出来五十两银子和族里各房的240两添妆,加上入宫半年拿到的25两月例银子,总身家315两白银。
如今后宫除了钮妃和佟妃,其他人虽然名分上都是庶妃,但众人一应的份例规格却是不一样的,最低等的自然是官女子一级的侍寝宫女,一年的例银仅有六两;庶妃二十两,福晋100两,至于两位妃主子,以她们的家世,一年300两的例银连打赏下人都不够用,主要还是靠家中补贴。
安若是正经满军旗出身的格格,加上是带着一点政治目的进宫的,领的比标准的庶妃份例规格还多一些。
最惨的还是康熙四年左右入宫又没有任何生育的嫔妃,其实论家世,她们很多人都是不差的,但因为宫中要确立皇后的地位,导致那一届进宫的嫔妃一直都只能领着符合位份的庶妃份例。
康熙四年帝后大婚之前宫中就有嫔妃了,其中混得最好的就是如今的马佳庶妃,年初刚刚生下长华阿哥,虽然出身即殇,但如今肚子里又揣上一个了。
她和安若的竞争对手延禧宫那拉庶妃一样,刚入宫时领的都是统一规格的庶妃份例,等生下皇子后便领的是主位以下最高一级的份例规格了。
【当然,这并不代表安若比那拉庶妃被更得看重,这是康熙早期后宫特殊的历史背景造成的,当时的赫舍里皇后相当于众人头上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
后宫妃嫔的收入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固定的月例(相当于基本工资);
二是生活用品、绸缎、饰品等(这算是补贴);除了例银外,嫔妃每日的吃穿喝用皆有定例,大到宫殿布置,小到一根针一捆线,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不在他们服务范围的。
像安若现在拿的是份例,一年份例内的布料有大卷八丝缎1匹,大卷五丝缎1匹,云缎1匹,衣素缎1匹,蓝素缎1匹,春绸l匹,宫绸1匹,纱1匹,绫1匹,纺丝2匹,棉花3斤。
每月:小牲口5只,羊肉15盘。
每日:猪肉5斤,陈粳米1升2合,白面2斤,白糖2两,香油3两5钱,豆腐1斤8两,粉锅渣8两,甜酱6两,醋2两,鲜菜6斤,茄子6个,王瓜5条,一两五钱重黄蜡2支,一两五钱重羊油蜡1支,黑炭夏例10斤、冬例20斤。
当然,这些东西不是安若一个人的, 除了安若这个主子享用,名下的奴才所用份例也要从里面出。
三是逢年过节的奖励、生日奖励、生孩子的奖励等。
规定诞生皇子、公主弥月,生下皇嗣的生母不但能得到宫中太后,皇帝,上级嫔妃数量不一的赏赐,同级甚至下级嫔妃的贺礼,还会得到宫中统一规定的赏银。
不怪历史上的那拉贵人在两子早夭的情况下仍在宫里苟延残喘了好几年才死,有这份奖励作为底气,至少短期内还是能供得起太医院的补药的。
另外,妃嫔的饮食一般都是由内务府统筹负责,有固定的数额数目,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当每年各地的贡品奉上时,皇帝会按照定例分送给各宫妃嫔。不过贡品一般都是各地特产或珍贵的水果。只讲究个精神享受,有时候更是只有可怜巴巴的那么一个,根本不可能吃个够。
但能得到皇帝赏赐的嫔妃,代表着这个人没有被皇帝忘记,短期内便不会被内务府亏待,也不用自己花钱日子才能过得下去,相当于一种隐形福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