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安若也是满意的,当初将孩子交予太后抚养是形势所迫,对于孩子将来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将孩子的教育托付到皇帝手上,至少双方也能少些猜忌和矛盾。
虽然太后的利益并不等同于她和胤禄的利益,但如果太后和皇帝关系能维持得更好,对她们母子来说潜在的麻烦也能少一些。
之后几日,小郭络罗氏也到了胎满落地的时候,这次发动是在白天,安若没有怀孕,自然逃不过去到翊坤宫等着皇嗣出生的命运,不过因着临近冬日,并不需要站在院子里吹风,而是转道仪嫔郭络罗氏的正殿喝着热茶,吃着点心,边吃边等。
皇后见仪嫔的脸色确实一般,便叫她先回去歇息,只留下翊坤宫的宫人好听候差遣,免得怠慢了嫔妃们就罢了。
仪嫔并不同意,别说她出身大族,做不出这样失礼的事,只说今儿生产的不但是她宫里的庶妃,还是她的妹妹,要是对方生产她不周全着,出了什么事儿,过后肯定有人往她身上编排责任。
并非说仪嫔对小郭络罗氏有多关心,而是她有心也有这个底气往上爬,自然不肯叫人在这种事情上有置喙的余地,何况这样的时刻也是展示她治宫能力的好机会,一旦以后有什么协理六宫的机会,也能拿出来当做资本争取争取。
毕竟皇帝的宠爱只是一时的,仪嫔并非短视之人,趁着年轻为以后积累资本还是必要的,所以她并不满足于宠妃的身份,十六年封嫔之后便十分积极地备孕,准备生育皇嗣将来可以作为依靠。
这也是她没有强力反对娘家将妹妹送进宫来的原因,郭络罗家的血脉总好过是其他无关之人的。
至于妹妹对自己的威胁,只能说,从小到大作为嫡长女的教育叫她底气十足,她自信有那个能力死死地压制住小郭络罗氏。
嫔妃:" 仪嫔:皇后娘娘在此,哪有臣妾偷懒的余地,何况,郭络罗庶妃不但是臣妾的宫里人,臣妾本就有义务照顾她,从私情上说,她还是臣妾的亲妹妹,于公于私,臣妾总是不放心的"
钮祜禄氏:" 仪嫔有心,本宫就不勉强了。只是太医在此,要是撑不住可要说出来。皇上子嗣稀薄,每一个孩子都很重要。"
郭络罗氏擎出一抹感激的笑意
嫔妃:" 仪嫔:皇后娘娘慈爱悯下,臣妾感激不尽,定不会辜负了娘娘的关心。"
看着上首皇后和郭络罗氏妻妾和谐,佟贵妃实在是憋闷得很,嘀咕了一句
嫔妃:" 佟贵妃:戏真多,今天的主角可是郭络罗庶妃,皇后娘娘,可要召稳婆和太医问问郭络罗庶妃和肚子里的皇嗣怎么样了?"
钮祜禄氏:" 召太医就可以了,产房不好经常进出"
皇后有召,加上现在本就不是需要太医发挥作用的时候,太医的意思,小郭络罗氏的底子还算不错,胎儿的位置也正常,生产的状况还好,但太医也说了,虽是如此,但她们也提早准备好了一系列情况不好用得上的汤药和药材。
也就是说,肯定不会因为难产就毫无着落,无论上头最后决定是保大还是保小,总是有药可以尽力周全的。
钮祜禄氏:" 太医有心了,若郭络罗庶妃平安生产,肯定少不了你们的赏赐"
太医欢喜谢恩之后,就被带回了产房外头的廊下候着,以在合适的时候能帮着稳婆判断产妇的情况。
能做太医的,家底肯定不薄,但皇嗣诞生是宫里的喜事,这份赏钱不但干净,各处加起来也是不小的一笔,皇后金口玉言,更是不会小气,太医自然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