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暂时压嫡福晋一头是很爽,但最重要的还是府里的爵位,要是逼得嫡福晋多抬举女人生下其他庶子,那才是捡了芝麻丢西瓜呢。
倒是放缓脚步,还能缓缓图之,拖多几年,就算嫡福晋抬了其他人,自己孩子的岁数也和其他孩子拉开了距离,很多资源就算爷们到时候有什么想法,也只能叫自己孩子先挑了用。
倒是叫众位嫡福晋们过了一段好日子,当然,总归这些嫡福晋也有自己的考虑,刚嫁进门,谁都不会会觉得自己以后会没有孩子,庶长子是碍眼,但总归只有一个,忍住这波恶心,总归往后生出嫡长子就只有一个劲敌,若是放任,往后自己孩子的资源还不知道要被多少人瓜分了去。
所以,若非必要,也没哪个嫡福晋拼着损人不利己也要给自己创造一个夺爵的竞争对手。
可以说,太子妃这一手下来,可见决断。
和几位妯娌的关系也多了几分和睦,至于大福晋,连续几年的生育已经磨去了她的健康,为了能多拖几年,免得终为她人做嫁衣,如今非重大场合,这位皇长媳基本不会出现。
而直郡王,大抵也是愧疚,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挡了皇帝和惠妃的问话,争取不给大福晋添负担。
嫔妃:" 仪妃:直郡王对大福晋和弘昱也是有心了"
现在除了大阿哥和太子,其他皇子都还是乖孩子,如今她们这批老人也不是争宠的主力,安若倒是不介意和其他人维持个表面上的交情,就当打发时间了。
仪妃念着刘佳氏有孕那会安若的手下留情,如今倒也有几分示好之意,咸福宫和翊坤宫都处在西六宫,无论从永寿宫还是宁寿宫回去,也是顺路,两人难免走得近些。
不过安若也不是只和仪妃走得近,为了避嫌,免得表面交情被人套上别样的目光,她和荣妃,惠妃,甚至端嫔,密嫔也都有个顺路的时候,反正她是贵妃,只有旁人奉承她的份儿,不喜欢听的话直接略过也就是了。
也没人敢逼她一定要回话。
可以说是将那些想套话的人气得不轻。
往后几年,直至六年后大选,宫中格局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因着皇后坐镇后宫,安若就算是贵妃也是常年摸不着宫权的边儿,毕竟相比起无儿无女的皇后,安若这些人不但名不正言不顺,连着本身都不能叫皇帝如对皇后一般放心了。
太子妃生下太子的大格格之后,此后几年也一直没有生育,慢慢地,太子就算想要扶持自己的势力,因为和太子妃没有可靠的共同利益,也只能将提拔的机会留给赫舍里氏和自己的两位侧福晋娘家。
但两位侧福晋为了赢得嫡系的支持,亦不敢轻易得罪了太子妃,虽然弘皙已经在皇帝那儿摆上可名号,但弘普和林佳氏也不会轻易认输。
虽然瓜尔佳氏近年来还未恢复当年盛况,但好歹是传承多年的世家大族,出过不少大人物,太子妃无子,若能赢得她的支持,甚至收养自名下,到时候名分和实际好处总是占便宜些。
弘皙占了长,但一切未成定局。
太子妃眼明心亮,却也不会和出身平平的侧福晋讲明毓庆宫的危机。因为二者看到的东西并不一样。
有了共同的利益,目前的毓庆宫还是比较和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