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宫廷少不了投机者,而投机者一旦成功,自然也要想尽办法巩固加强家族和皇家的联系,科尔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也就有了顺治帝后宫蒙古女人占了大多数的盛况,就算如今后宫的宣嫔几乎算是个透明人,科尔沁在蒙古的地位仍然十分超然,因为皇帝的血液里有四分之一科尔沁女子的血脉。
就安若知道的,她的几个兄弟家里,就有适龄的侄女尚且待嫁闺中。
至于说年龄不符,只要有这个心思,生育能力正常的贵族男子,多找几个年轻貌美的妾室很难么?
到时候就算这个不成,也还有另一个可以替补。
这就是贵族少女的价值与一生。
//
因为皇帝的心思并没有在最后的日子里抬起另一个“八爷党”,安若也早早成了皇贵妃,所以胤禧的登基算得上名正言顺。
其实安若知道,她是有机会成为皇后的,只是若她成了皇后,胤禄便会成为皇帝的嫡长子,所以皇帝只将她册封为皇贵妃。
对此,宫里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所以康熙六十年往后的日子她过得可谓十分安逸了。
皇帝也并没有给她机会见他最后一面,大家都是老头老太太了,伤心过度还要新帝操心,索性就不见了。
只要皇帝同样不见其他人,安若就不会在意。
一个寻常的午后,梁九功亲自替皇帝送来了一支九尾凤簪,安若的眼眶突然有点红,可到底撑着朝着乾清宫的方向谢了恩。
或许这辈子皇帝都不会发出册封她为皇后的圣旨,但有这一刻,知道对方是有心的,她也就没有遗憾了。
有些人,不会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却是优秀的君主。
若是新帝年纪尚轻,那么他会托付一部分权力给予新帝的生母,以给予对方助新帝一臂之力的资本,但胤禧已经是个成熟的中年人,安若要做的只有安享天年。
他希望她懂得,这个太后之位,由新帝册封的生母皇太后比经由他册封的嫡母皇太后更合适。
胤禄以及胤禄的子孙才不会生出不合时宜的野望。
//
新帝登基,安若顺理成章被册封为圣母皇太后,便借着思念先帝的借口长居畅春园,远香近臭,皇帝又是安若亲生的,一应供奉别说皇后比不上,连皇帝处的都略有不及。
因着七公主是安若膝下养大的唯一一位公主,也被皇帝恩赐一年可以有半年留在京城陪伴安若这个太后。
对此,对此,刘佳氏和七公主可谓是十分庆幸又感恩,大部分时间都留在畅春园陪伴安若身侧。
辉发那拉:安若:" 由着她们吧,左右她们的尊荣地位离不得哀家提拔"
肯定是不会伤害安若的。
安若没了,七公主和皇帝可没有什么兄妹情深的戏码,借着尽孝的由头,七公主还能每年往返京城,额驸那边就算有什么想法也只能敬着。
谋害安若,对她们母女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的。
至于她娘家的嫂子弟妹带着家里的格格求见,安若给足了赏赐也就是了,若是要叫她借着孝道拉皮条给外甥女谋划一个好的身份,那是想都不要想。
辉发那拉:安若:" 历来这选秀之事,都是皇帝做主,哀家只像孝惠皇后一样看着就是了,免得乱点了鸳鸯谱。"
皇帝外家的女子,嫁到哪一家人都只能敬着,可入了宫,就不是这个说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