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祁无涯和张思远出了城门来到漓江岸边的江神祠的时候,
这里已经是人满为患,周围密密麻麻站满了前来看祈雨的百姓。
祈雨祭祀古来有之,祈求下雨的对象也不止龙王。
有的是当地的山神、河神、土地公。
当然,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祭祀的还是龙王爷。
而仙居南门城外,璃江岸边的这座江神祠供奉的是东海龙王之子敖青,这其中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相传,前朝时,仙居县有个叫赵广志的书生。
此人好学,读书特别的刻苦,凡有不解之处,便四处访师问友。
有一年夏天,他出门到乡下去拜访一个告老还乡的老先生探讨学问,回来的时候突逢大雨。
凡地势低洼之处都积水较深,举步维艰。
漓江渡口也被洪水淹没,汪洋一片,平日摆渡过江的乌篷船俱都不见了踪影。
天色渐晚,赵广志站在岸边心急如焚的等着,可他越是着急,老天就越是不作美。
忽然,风起云涌,天上阴云密布,眼看着又要倾盆大雨了,
在岸边等船的人纷纷散去各自找地方借宿,躲雨。
赵广志一心只想着快点回家读书,所以迟迟不愿离开岸边。
不一会儿,雨点落了下来。
赵广志害怕把从老先生借来的书籍弄湿了,于是脱下外衣将书籍包裹严实,然后塞在怀里,紧紧的搂着,眼看着江上,期待着江中能够突然出现船只。
他嘴里喃喃自语的祈祷着:“河中的神灵,求你帮帮忙吧,若我将来高中状元,做了大官,一定为你建庙宇,塑金身。”
话音刚落,江中陡然出现了一条乌篷船。
尽管江中风浪很大,但小船却是稳如泰山,眨眼间便划到了岸边。
“船家,送我过江吧。”
赵广志连忙喊道,上了船后,见船家竟然是个相貌非凡的少年人,连忙拱手致谢,掏出几文钱作为船费。
不料那少年人却说道:“我不是船家,不过这次大雨是我不高兴造成的,本来就是我的错。
见你在岸边傻傻的等着,就勉为其难的送你过江了,所以你不必谢我,我也不收你的钱财。”
听了这话,赵广志颇为诧异的问道:“你不高兴就会下大雨,莫非你是这江中的神灵?”
那少年人叹了口气,一脸的愁容,“我是东海龙王的儿子,不久前我妹妹出生了,我爹就把我赶出了龙宫。
说是让我在外面历练历练,让我来这璃江当水神。
来到璃江后,我才知道,这里连个水府都没有,越想越是觉得委屈。
所以伤心之下大哭了一场,这才引发了洪水。”
对于这番话,赵广志表面安慰少年,心里却不太相信。
等船靠岸后,赵广志下船上岸,回头想要拱手致谢,小船却已经不见了踪影,心下惊疑,难道他真的遇见神仙了?
几年后,赵广志进士及第,做了大官,长期居住在京城神都,有一次他去龙王庙上香。
见到龙王身边供奉的龙子塑像,觉得十分眼熟,
看着看着,让他猛然想起当年那个渡他过江的少年,这才恍然大悟,当年遇到的神仙真的是龙王的儿子。
与此同时,他也想起当年过江时,说过‘建庙宇,塑金身’的话。
想到这些年来自己还没有兑现承诺,赵广志觉得非常惭愧,
于是决意辞官回了仙居县,在城南江边建造了江神祠,给龙子塑了金身供奉了起来。
江神祠建好后,香火鼎盛,每逢旱年,百姓就会来此祈雨,每每灵验。
百年之后,人们感激赵广志做的这件好事,也给他建了庙宇,把他供奉了起来,久而久之,赵广志也就成为当地的城隍了。
…………
看到了江神祠,祁无涯的脑海中自然而然想起了相关的记忆。
这次,为了求得神灵下雨,张思远这次精心准备了一场隆重的祭祀仪式。
仅是用来供奉的猪头,羊头就有十头之多,耗费了不少的钱财。
过不多时,吉时已到。
张思远带着仙居县的一众官员,
以及城内城外一些个德高望重的乡绅父老,开始对着龙首人身的江神雕像焚香祭拜。
只见他手里拿着祭文朗声念道:
“岁在癸丑,永昌五十三年,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