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你不用这么小心翼翼,坐下来,想到什么说什么。”
任平生拿起一个新杯子,倒了杯茶,放到月冬面前。月冬受宠若惊的接茶。任平生对于月冬这幅姿态有些无奈,但没有说什么,又让月冬坐下后,催促月冬说。
“公子之前的大离,奴婢听闻的是时常被匈奴扰边、欺辱,和亲以求和……”
随着月冬的讲述,任平生心里逐渐勾勒出他来之前的大离模样——
他来之前的大离相当于西汉的中后期,国力贫弱。对外,与匈奴作战,十战九败。匈奴视大离为后院,进出自如。内在,朝堂上公卿世家醉生梦死,得过且过,百姓食不果腹,看天苟活,视朝廷如仇寇。
当时的皇帝,也就是南韵的父皇,如今的太上皇虽有变法强国之心,奈何能力不行。
想变法,法无所出。出击匈奴,想立威,却听信谗言,不用任平生的父亲,被匈奴打成狗脑子。若非任平生的父亲力挽狂澜,匈奴那时便可入主中原,取代大离,成为这边中原历史上,第一个外族王朝。
此战过后,太上皇虽仍有变法强国之心,但不敢再与匈奴开战。匈奴来使索要钱财、女人,尽皆允之。
真够没用的……任平生在心里吐槽一句,问:“太上皇现在在哪?”
“回公子,太上皇现居永寿宫。”
“永寿宫在哪?”
“永寿宫位于明宫深处,”月冬想起一事,面露迟疑的说道:“永寿宫原名含章殿,乃陛下龙潜之处。”
挺好,让他也尝尝被关在冷宫的日子。
南韵与任平生提起幼年曾随母亲一道被关入冷宫,从小在冷宫长大时,虽然态度十分轻描淡写,不以为意,但任平生知道南韵在冷宫的日子一定十分凄惨,且那些日子对南韵造成的伤害很大。
故在听到南韵将太上皇囚在她曾经待过的冷宫时,任平生只觉得出了口恶气。
“那里的生活怎么样?”
“陛下待太上皇甚好,永寿宫经陛下派人改造,已是冬暖夏凉、生活便利的宜居之地。太上皇的吃穿用度皆按皇帝之例。太上皇要求的,陛下也无不允,”月冬顿了一下,“这两年里,太上皇已新添了八个子嗣。”
好家伙,李渊知道了,都得喊大兄弟,真巧啊,我也是这样……任平生问:“那些小孩现在都在永寿宫?”
“殿下们年龄尚小,有的牙牙学语,有的还在襁褓。陛下打算等他们长到三岁,接出宫,派专人照料,六岁送入文华阁启蒙。”
“韵儿太善良了,”任平生喝了口茶,“你接着说,我来之后大离有了哪些变化?”
任平生之前虽然便从南韵、月冬那里了解过,他在大离的时候做过哪些事情,但那些在任平生看来有些笼统,无法通过那些确切了解到他具体做了哪些事,给大离带来了哪些具体的变化?现在的大离比太上皇时期的大离要强多少?
月冬虽已是九卿之一的少府,又乃皇帝近臣,位高权重,但月冬始终认为她是任平生、南韵奴婢,没有半点身为少府,是两千石以上的朝廷重臣的觉悟。她只管自己的分内之事,对于其他事情漠不关心。
故,月冬对于大离的现状、变化了解的不多。任平生让月冬说,月冬只能是想到一点说一个。后在任平生的引导下,月冬绞尽脑汁的将她知道的全都说了出来。
简而言之,任平生在大离的二十年,南韵登基前的十几年里,任平生给大离带来的变化很少。
任平生仅是通过烟雨阁,用现代化的经商模式和系统升级得到的产品,盘活了大离的经济,让大离许多民众有了新的谋生之路;让某些机敏灵巧之辈学到了新的经商模式;让朝堂诸公看到了经商的好处;让朝廷的府库充足了一些。
任平生利用系统升级,制造出来的火铳、火炮等跨时代武器,一直到南韵登基后方才现世。
换言之,也是到在前两年,任平生才将大离从西汉时期带到明朝时期,或者说是将明朝的火器带到了大离。
当然,这样形容或许不太准确,但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任平生因一心返回现代的缘故,给大离带来的变化很小,唯一值得称道的也就是内力、火器这两样东西。
内力暂且不提,火器对大离产生的影响,就跟唐末宋初火器开始运用到战场上、明朝臣民对待火器的态度一样。
大离的臣民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认为火器这个玩意儿,能给他们、给他们所处的时代带来多大的影响、变化,他们兹当是武安君弄出来的一种全新武器,威力惊人,可以轻松灭掉百越、匈奴,一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