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无恙的欣然领命,意味着惊雷之变以来,暗涌的政思隐患,落下帷幕。
任平生接着和学生聊了一会,结束讲论,留下江无恙、颜寿山和符运良,让师生都回去上课。待师生走尽,任平生看着颜寿山、符运良,问:“知道孤为何留你们吗?”
颜寿山、符运良对视一眼,说:“秦王明示。”
“科考,”任平生说,“巧儿之前找过你们,对你们递上来的策论较为满意,但孤近来事忙,没时间看,巧儿对此颇有微辞,今日正好有时间,孤也偷个懒,直接问你们,你们谁先来?”
又胡扯,我什么时候说我满意了?我一点都不满意好吗……任巧瞥着任平生,在心里吐槽。
颜寿山自然不知任巧心里的吐槽,听到任平生所说,心里关于策论递上来迟迟没有回应的忐忑瞬间烟消云散,张嘴就欲说出他的想法,但话到嘴边,又忍了下来,扭头看向符运良。
符运良亦是有些振奋,惊雷之变后,看着学生一个个入朝为官,获爵封侯,符运良说不眼热是假的。他几次想跟任平生毛遂自荐,但任平生不是在外征战,就是避不见客,让他甚是无奈。
如今,机会终于来了。
符运良张嘴欲言,察觉到颜寿山的目光,扭头看去,做了个请的手势。
颜寿山没有谦让,略微斟酌,说出他的想法。
“寿山以为科考之要,首在考制,我等可以齐升的考制为模板,根据各县的实际情况而定。例,以县乡为第一级考试,成绩优异者,可参加郡一级考试。通过郡试,可参与大考。然后再以他们大考的成绩,委任官职。”
任巧蹙眉,颜寿山说的怎么跟递给她的策论不一样。颜寿山递来的策论里,有关考制的内容,是直接照搬齐升的考制。有关考生的任用,是说只要通过县考,就可委任胥吏之类的职位。
因此,任巧不满意颜寿山的策论,且不说颜寿山在策论里的考制,不合阿兄之意。若是采用颜寿山的建言,就会出现歹人为培育势力,掌控县乡,在县试上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等问题。
如此一来,就会削弱阿兄阿嫂对县乡的掌控,让地方滋生出豪强,威胁朝廷统治。
而今颜寿山的建言,倒是不错,颇合阿兄给她的科考资料上的科考制度。
颜寿山留意到任巧蹙眉,心里不由一紧,忙想自己是不是哪里说错了?还是他今日说的和交给小姐的策论内容有些不一样,引起了小姐不满?应该不会吧……颜寿山没时间多想,继续说他这些日子的新想法,生怕错过这难得的机会。
考制的细则,如参加科考的年龄,考试的科目;各地官学的建立,给予通过大考的学子地位等等。
颜寿山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堆,一旁的符运良越听越心凉,有种捂颜寿山嘴的冲动。
你全说了,我说什么!!!
给我留点啊,直娘贼!!!!
符运良心烦的偷瞄秦王、陛下的反应,见秦王、陛下面无表情,心里不禁打鼓,颜院令说的有问题?
又过了一盏茶的时间,还可以继续说下去的颜寿山,见秦王、陛下,还有小姐一直都不表态、说话,不禁有些忐忑的停下来。
任平生看向符运良:“老符有何想法?”
符运良眉眼有些无奈:“属下关于科考的想法,大致上和颜院令不谋而合,不过属下以为朝廷无需给通过大考的学子相应的地位、优待。朝廷确立科考,是为选拔人才,给天下英才一条出路,让他们不必再受制于他人。
这对天下英才而言,已是难得机会,是朝廷给予他们最大的优惠。
再者,大离以功获爵,无功者便是皇室宗亲,亦不能获爵。学子通过科考,仅说明他们的能力达标,有资格入仕,何以言功,获得朝廷赏赐?
若是无功而赏,不仅会寒了尽忠职守、奋勇杀敌的官吏、将士的心,还会让天下人都醉心考试之学,失了根本。”
听到这,颜寿山有些坐不住了,顾不得礼仪,见缝插针的说道:“运良有些误解我的意思,我说给通过大考学子地位,指的是头名等虚名和一点钱财,不是给他们爵位。我是想通过这样,彰显朝廷对他们的重视,让更多的人参与科考。
这就和齐升奖励每次大考头名、次名一样,焉会寒了官吏、将士的心?”
符运良说:“我明院令之意,但朝廷不同于个人,个人的言行无论好坏,产生的影响很小。朝廷不一样,政令不管大小、好坏,对天下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如若朝廷奖励科考头名,次名,必会拔高科考在世人心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