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了具有生物活性的金属材料,这些金属具有一个独特的特性——自我改变。
但它们的不确定性极强,每次培养出来的特性都不一样,即使是相同的培养方法也会出现几个不同的特性。
因为这些原因,这些金属材料无法量产,也无法运用到工业上。
然而,对于丁正衡来说,这正是他需要的。
他需要的正是这种充满变数的材料,因为只有这样,小嗡的新躯体才能拥有无尽的可能性。
在材料选择完毕后,丁正衡面临着一个挑战:设计一个与自然界生物迥然不同的运转系统。
自然界的生物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化,其生存和繁衍的机制已经根深蒂固地编码在它们的基因里。
这种进化导致了生物的战斗能力、特殊技能等都是为了提高生存和繁衍而设计的。
然而,对于小嗡来说,繁衍并不是他所需要的。他的目标是将其生存力、战斗力以及成长力提升到极致。
这就要求丁正衡设计出一个全新的系统,这个系统不仅要适应金属材料的特性,还要能够支持智能核心的高效运作。
丁正衡先是构建一个高度定制化的生物运转框架,这个框架将完全忽略自然选择的法则,转而专注于提升小嗡的战斗效能和适应能力。
他设想了一个能够自我优化和自我修复的系统,这个系统将能够根据小嗡的需求和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其功能。
然而,当他开始向这个框架内填充各种功能时,他遇到了问题。
最初,他尝试将三种不同的功能集成到系统中,但很快这些系统就开始相互冲突。
他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这些功能,试图找到一个平衡点。
在一次尝试中,他成功地加入了五种功能,但很快系统就崩溃了。
这让丁正衡想起在还是人类时写代码的痛苦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