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清空,它们在船外聚集,形成了一个直径达到5公里的巨大圆球。这个圆球的体积庞大,仿佛一个小型星球,静静地悬浮在虚空中。
紧接着,丁正衡意念一动,操控着圆球中的分子,将它们打乱并重新组合。
在这个过程之中,圆球开始发生物质上的转变,它的颜色逐渐变得更加鲜艳,最终变成了一团红色的合金。
随着丁正衡手指轻轻一挥,这些红色的合金仿佛听从召唤,化为了液态,如同一道绚丽的流星,向着虚空中的飞船扑去。
它们在接触到飞船的那一刻,开始覆盖并重塑飞船的外壳。
在重塑飞船外壳的过程中,丁正衡还加入了地球上的中华古代元素,并对它们进行了修改和再创造。
要想让这艘飞船的外表显得逼真,就必须注入独特的文化特色,否则只会显得虚假而不自然。
每一个文明在设计和建造飞船时,都会不自觉地融入自身的文化印记。
无论是色彩的选择、图案的设计,还是整体造型的风格,都无一例外地反映了该文明的审美观念和精神特质。
对于刚刚掌握飞船建造技术的文明来说,或许会以性能为首要考虑,但在技术成熟之后,文化元素的融入便成了必然。
丁正衡在飞船的外壳上加入了青铜器的纹饰、青花瓷的图案,以及古代建筑中的飞檐翘角等元素。
他巧妙地将这些传统元素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既古典又未来感的独特风格。
当一切改造工作尘埃落定,一艘焕发着浓厚华夏气息的飞船呈现在丁正衡的眼前。
这艘飞船仿佛是古代中华文明的化身,它的每一寸肌肤都透露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底蕴。
紧接着,丁正衡没有丝毫犹豫,他开始汇聚强大的能量,对着眼前的飞船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一道道能量光束如同锐利的剑芒,穿透了飞船的外壳,制造出无数的贯穿伤口。
这些伤口遍布飞船的表面,使得原本光滑如镜的飞船变得伤痕累累,看起来破败不堪。
丁正衡仔细观察了片刻,确认飞船的外观已经足够逼真,没有任何破绽露出这艘飞船的真实水平。
他对自己的手艺感到满意,随后一挥手,打开了通往现实世界的裂缝。
丁正衡从中跨步而出,回到了现实世界的怀抱。
果然,还是在这个遵循物理法则的世界中生活更为舒适。
丁正衡这样想着,随即乘坐着小型飞船返回了主基地。
在那里,他开始了新的工作——寻找合适的材料,制作十套纳米铠甲以及各种加强版的纳米武器。
这个过程对他来说并不复杂。
纳米装备对材料的要求并不苛刻,甚至丁正衡自己就能够利用星神之力,将所需的金属塑造出来。
在技术层面,纳米装备的关键在于精度,而在这个宇宙中,还有什么机器的精度能够超越丁正衡亲自操刀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