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事实,系统给出的λ驱动,明确说明由机体出力决定该系统的极限增幅和防御力度。
就那绿异端的出力为标准,它形成的精神屏障强度测试下来,夏玉兰最多挡到实弹最多对舰导弹以及90mm磁轨炮这一级(第四季,地狱骑兵当战斧直接冒烟,证明普通λ驱动的确有上限),再高就不行了。而且不能连挡多发,强行发动会对精神造成压迫,轻者流鼻血,重则伤及精神。
然后λ驱动对光束的防御力比自己想象中的高点,虽然不知道在真空环境它是怎么用精神形成实体护罩的,但空战强袭的57mm高能光束步枪是能直接挡下来的,而且消耗似乎不算太大,就是光束武器挡一发会直接使护罩失效,必须重新张开。
当然,像重粒子光束炮和超高脉冲炮之类的光束武器就别想着用裸用λ驱动挡了,高能粒子会直接融了护罩,后面的人死定了。
不过,雷德测试后发现,用λ驱动形成护盾其实是对这个系统最笨的用法,这个系统最好的用法还真的配合各种武装和粒子使用。
最简单的例子,普通的反光束涂层盾,挡重粒子光束炮一般两到三发就得报废,但只要用挡机枪子弹的程度的λ驱动护盾覆盖在盾牌上,光束的初始热能会被λ驱动驱散一大半,导致射击效果比普通光束步枪好不到哪里去,这样,只要不是那种持续发射的,盾牌完全可以挡个十几发重粒子光束。
同理,对抗实体武器也是一样的,给绿异端换装PS装甲后,装甲能吸收物理伤害,但无法吸收震动冲击波,λ驱动完全可以释放到驾驶舱周围,完美抵消冲击波对驾驶员的伤害。
毕竟能产生让λ驱动都无法吸收冲击波的实体武器,大概率MS级别的PS装甲也是挡不住的。比如,你让强袭靠机体硬挡大天使号的110cm电磁炮,也只能落得个被打对穿的结局。
总之,λ驱动在防御上最好的用法是当一个固定减伤护盾用,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绝对防御。测试下来,哪怕以雷德的精神力,启动λ驱动驾驶绿异端也没比夏玉兰更能抗伤害,但驾驶出力更高的NT-X则能抵消更多伤害,但远不到无敌的绝对防御。硬要说防御强度如何计算,物理干涉强度同时取决于驾驶员精神的强度和机体本身输出功率,装备了λ驱动的机体出力决定了发动物理干涉强度的上限与下限,而驾驶员的精神强度则决定强度在上下限之间的取值。
不过防御是固定护盾,在攻击和辅助方面,λ驱动可玩的就花多了。
雷德发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λ驱动可以对幻想粒子以及米诺夫斯基粒子形成物理干涉。
打个比方,无论是幻想粒子还是米诺夫斯基粒子,从机体射出去后,将他们塑型的能力和距离都是极其有限的。
但靠λ驱动,雷德甚至能将两种粒子聚集成粒子拳砸人。
当然,粒子能量越高越难精细控制,但雷德测试过,迅雷的海市蜃楼系统,完全可以束缚幻想粒子胶体不在移动中脱落。
甚至,λ驱动可以在机体表面形成低防御,但持续时间极长的物理干涉夹层,彻底将幻想粒子胶体包裹于机体表面一毫米处,这样甚至不影响PS装甲的发动,散热问题也大大缓解。
只有引擎喷射口那边没办法,温度太高,会直接溶解包裹的胶体,喷射的火焰也无法隐藏。所以启动海市蜃楼系统,哪怕有λ驱动也无法高速移动。
还有,禁断高达的凶鹫诱导等离子炮,在λ驱动的帮助下不仅完成还进化了。
想象下吧,往正前方开一枪。光束在λ驱动包裹幻想粒子的驱动下,直接可以在机体为圆心,最大半径20米的圆,各种划弧拐弯,比如转180度攻击到背后的机体,这特么是多么诡异的一件事。
甚至可以像观星者一样,持续输出光束,在机体周围形成半径二十米的光束环用来近战。
等于说,能熟练运用λ驱动的驾驶员,他的光束武器可以认为是没有死角的。虽然用幻想粒子扭曲光束会严重影响射程,但这种在几百米的贴脸射击战中,射程问题基本可以忽视。
同时,束缚幻想粒子后,近战也能玩超载光束剑了,用幻想粒子束缚形成一把十几米长的光束巨剑攻击。甚至两把有λ驱动辅助的光束剑还能互格了。
不过粒子能玩出花来,λ驱动对实体武器的增幅就只是减少后坐力或者增幅子弹初速,或者包裹炮弹增加穿透力这三项了。
当然,近距离战斗那防不甚防的搓丸子雷德也学会了,毕竟这找只需要精神力高度集中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