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结合了核心战机系统与强袭高达背包系统后,弄出的这套系统。
萨拉曼蒂妮给自己设计的机体其实只是一台6米多的小型MS。
而且这台机体还是个大头娃娃,头部集成了多种最尖端的传感器和摄像头。
这台小型MS的能源是AC核聚变反应堆,装甲只是普通的AC高达尼姆合金,有精神感应框架,但没有使用全周天驾驶舱,而且特殊系统仅仅只有塞克谬系统和λ驱动。武器也就两门头部火神炮。
这么台小高达,要战斗没战斗力,要颜值没颜值,放外面去估计能把敌人笑掉大牙。
但是,这台高达只是核心,大头其实还是在装甲上。
其实,萨拉曼蒂妮所谓的装甲,就是一台台高达。
通过使用Ex-S高达的可拆卸式移动骨架,可以将任何不需要大幅度扭曲变形的机体做成铠甲。
像萨拉曼蒂妮给雷德现在展示的案例,就是核心高达配上艾比安高达装甲的图。
(图片里只能是小短手,现实装个额外的臂套很简单)
萨拉曼蒂妮把整个艾比安高达的身躯位置掏空,弄成外骨骼装甲的模样。
样子可以理解成钢铁侠的反浩克装甲,手臂和腿都有额外的臂套和腿套,背包在装甲上也有独立附着点。
而且机体铠甲的武备都是可以修改的,反正都是装甲,只要机体带的动,什么都好说。
这里也说明了这台机体之所以不装全周天驾驶舱,就是为了防止换装甲(高达)时,因为摄像头数量和接口等问题导致全周天驾驶舱变成方块图,或者出现一堆堆的花屏。
不得不说,这套核心高达装甲系统其实设计的不错。
把机体改为铠甲,那只要多准备几套铠甲,这机体就能应对所有状况。想远程就远程,想近战就近战。
哪怕战斗中哪怕作为铠甲的机体有损坏,也能让母舰立刻发射另一套铠甲在直接当场换装后满血复活。
不过这套系统好处显而易见,但坏处也是摆在台面上的。
首先,成本问题。
这套核心高达装甲系统至少要四五套不同装甲应对不同环境和敌人。
而造一套铠甲的成本其实不比造一台高达少多少。
在这方面唯一的好消息是铠甲能改造的空间很小,所以只需要按照原本的高达造就行,对比雷德改的那些高达,可便宜太多了。
但这四五套铠甲下来,成本肯定够造雷德小队非神话级机体两台多了。成本问题后是空间问题。
就像前面说的,每套装甲其实都是一台高达,那么哪怕这些装甲平放,每套装甲都需要占用一台MS的空间。
这个问题碰到古兰沙奥号这种超大型战舰还好,要是碰到星座级这种只能带八台MS的小船,一机占掉MS一半多的位置,怎么想都不划算。
要知道,能操控不同风格的机体,并且都具备一机顶同级别四五机战斗力的MS驾驶可是绝对的凤毛麟角。
所以这台机体就凭占地太多就不可能量产。
空间问题再后就是战力问题了。
这套核心高达装甲系统虽然灵活,但核心战机装备一套铠甲时的战斗力就只是那套铠甲的战斗力。
由于缺失了不少特殊系统,还没了双动力,各种爆发模式自然也别想了。
所以单论机体出力,那台核心高达套什么铠甲都弱于雷德异界攻略小队的其他MS。
既然问题这么明确,雷德自然要和萨拉曼蒂妮讨论怎么解决它。
首先,成本问题可以先忽略,这套核心高达装甲系统是一次不错的尝试,别说综合考虑才两台主力机的价格,就算十台雷德也会批的。
毕竟靠脑测能测出什么东西,MS这东西还是得看实战。
至于空间问题,雷德觉得既然都是铠甲了,那不用的时候也就没必要以完整的状态储存了。
反正可拆卸式移动骨架最大的好处就是随拆随接,宁愿再涨一点制作MS铠甲的成本,将铠甲根据部位模块化。
这样既能堆叠起来减少占用空间,也增大了各部件改装的能力。
萨拉曼蒂妮一听,顿时来了灵感,经过现场三人讨论,当场设计了一款特殊臂甲出来。
臂甲,龙吼炮。
(下图只看右臂的额外装备就行)
这是一个炮、拳合一的臂甲。
里面有独立的拟太阳炉引擎,可以提供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