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梦中发生的一切,叶寒山记不清了,却也没有深究,梦中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谁又能说的清呢。
天亮以后,叶寒山起身对着道观一拜,背起行囊,踏上去中都城的路。
叶寒山如往常一样赶路,却发现自己的身体比之前强壮了许多,往常自己走三公里路,肯定是要休息一个时辰的,今日自己的精力无限,越走越精神“奇哉怪哉”。
中都城是西北这边最繁华的城市,中都城依山而建,所以外城的地势明显比内城低,中都城是军事要塞,易守难攻,传闻开国大元帅曾守在中都城三天三夜,大败敌国,方才取得本朝太祖皇帝的信任,随后跟随太祖皇帝征战,建立明朝。
在两座山脉之间,一座雄城拔地而起,它将两座山脉很好的连接在一起,且将敌人阻挡在外。
儿时听叶母讲,中都最值得一去的就是中都燕王府,王府占地极广,府内楼阁林立,引水入府造湖,湖中央有一亭,名叫听风亭,尤为下雪时最美,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意境深远。
一路无事,经过两天一夜的跋涉,叶寒山随着车队穿过西河原,抵达中都城下。
等到叶寒山到达中都城却已是黑夜,风尘仆仆的叶寒山进入城中,他被眼前的繁华景象深深吸引。
中都城给叶寒山的第一印象就是高,砖红色的城墙高耸入云,足以让任何想要从正面攻陷这座雄城的敌人望而却步。
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如此繁华热闹的地方,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庭院楼阁,行走在宝马雕车香满路的街道里,他看着星空中不时绽放的灿烂烟火,映衬着都城夜景中的繁华,不由赞叹不愧是中都城啊。
踱步在布满鱼龙花灯的中都城内城里,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眼中有好奇,却很淡,飘摇的绫罗织绸,在月光流转的街巷中,飘散着淡淡香气。借着斑斓灯火,叶寒山隔着街道一眼就看到了叶母口中所说的燕王府。
相隔太远,叶寒山只能看到府内灯火通明,却看不到府内美人帐下犹歌舞,一片狼藉,旧时的燕王府已经回不去了,如今剩下来的也只有一层皮囊了。
叶寒山摸了摸兜里仅有的几个铜板,不知能不能客栈住上一晚。
中都城不是小镇子,住宿都是一两银子起步,现在明朝内忧外患,客栈和官员同流合污,一起压榨来中都城的平民百姓和寒士,官宦只知道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有才能的官员被排挤,永远见不到出头之日。
虽说中都城很是繁华,但也有许多人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街道的角落位置,有些老人拐杖放在身侧,在那边乞讨,叶寒山不忍直视,但也把手中仅有的几块铜板放在碗里了。
叶寒山问了许多客栈,最差的都要一两银子,并且临近秋闱,房间几乎都满了,仅有的几个房子大多数都要一两黄金。
叶寒山无奈只能随便找一个落脚之所,直至子时,叶寒山才在一处胡同处看到了一处道观,走进一看,却发现和自己昨晚落脚的道观有些相似,院内也有一棵古树,但是这个道观里面却有很多人,想来是和自己一样的读书人吧。
叶寒山知道自己是后来的,进入院内找了一个无人的地方席地而坐,闭目养神。
“这位兄台来这边吧,夜里寒冷,看你身子骨单薄,怕你着凉,来这边吧,这边有火”刘北游开口提醒道。
叶寒山抬起头,看了一眼刘北游“多谢兄台好意,从小孤独惯了,不喜欢与人一起,望兄台见谅”。
对于叶寒山的态度,刘北游也不生气,只是扔来两颗打火石“兄台,那边有杂草,既然你不过来,那你自己生火吧,夜里寒冷,别着凉了”。
对于刘北游的好意,叶寒山微笑点头示意。
叶寒山起身去旁边剪了一些杂草,又捡了一些干树枝,拿到旁边,默默生起了火。
虽说道观破败,但今晚的道观有明显不同,院内灯火通明。寒士们大多拿着书,废寝忘食,忘乎所以然。
叶寒山在默默看书,靠近大树的几人在闲谈。院内几乎都是饱读诗书的才子,所以显示出一副美好的景象,他在篝火旁看书,别人在篝火旁看你。
“北游,你感觉这次秋闱谁能够通过,成为举人”一位长相俊俏的才子询问刘北游。
“不知,但我认为这位兄台有机会通过秋闱,成为举人”说完,看了一眼叶寒山。“还没来得及询问这位兄台大名,不知能否告知在下”。
“叶寒山”叶寒山对于刘北游还是颇有好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