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寒山听了一会,觉得没什么意思,萧之南也甚感无聊,便找了一处人少的偏僻的地方,看着人来人往和熙熙攘攘。
时至中午,两人未回客栈,在路边的小摊贩要了一碗油泼辣子和臊子面,他小时候听母亲讲起过,陕州有两大名吃,便是这两样了。自古以来,真正可以下饭的美食从来不在皇帝的御膳房,而在这民间的小吃里。
萧之南也是很久不曾吃过了,叶寒山不知道的是,修真界与世俗界两百年前是没有分开的,那时萧之南时常出去,去各地品尝美食。
直到朱江陵夺得皇位,才使得两地分隔开来。那时,萧之南很是喜欢吃陕州的美食,他几乎吃遍了天下,却还是喜欢陕州的美食,可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缘故吧。
两人吃完,回到客栈收拾完东西,便继续朝西走去。
两人沿着官道而行,期间走过一座小镇,也只是让叶寒山去买了些干粮,并不曾入镇,依着萧之南来说,这座小镇有些不干净。
离那座镇子远了些,叶寒山才小心翼翼问道“真有山精野怪”。
叶寒山现在知道仙人,肯定也能想到妖怪,也就是所谓的山精野怪。
萧之南摇摇头,说道“山精野怪倒也没有,只是你该知道,这山河除了山精野怪,还有孤魂野鬼,世上被冤枉而死的人不计其数,很多怨念不散,成了孤魂野鬼”。
叶寒山之前只是知晓,这山河之中有妖,可不曾觉得真有鬼。
萧之南耐着性子解释道:“妖修怎么说也是修士,在那条大路上也能走到尽头,可这些孤魂野鬼倒也说不上是修士了,不过是因为人死后因为某些原因执念不散,没有及时消散在山河之中而已,这种形态下的孤魂野鬼不仅怕极了阳光,就连害人都难,也只不过能吓吓人罢了,当然,偶有机缘的,倒是能继续走下去,不过最后还不是要借尸还魂,不然走不到那条大路尽头。说这些尚早,走吧” 。
……
过了陇南,便正式踏足西凉州地界,也就是中原百姓口中常说的塞外。在这里,多的是戈壁沙漠,大漠狼烟,夹杂有草原风光,却带有一丝丝荒凉的景象。
萧之南去过锦绣中原,也去过风流江南,如果说人生有四季,他一生中的夏季和秋季都是在这两个地方度过。在修真界也是一样,西北地界他二十多岁时去过一次,如今已然四百余岁,自己已经老了,年轻时,讨厌西北,讨厌荒凉的景象,讨厌没有人烟气息的地方。现在凛冬已至,他却是有些喜欢西北了,喜欢这儿的天高地阔,喜欢独自一人走在荒原上,偶尔看到一丝人烟,那便是意外之喜。
叶寒山看到这样的景象,心中不免涌现出一丝雄壮,孤烟苍茫的戈壁滩像黄色的大海,在日光的照耀下,泛起金色的波纹。
叶寒山不曾发觉,但是萧之南发现了叶寒山已然踏足真正的练气期,即使没有功法,全凭自己的领悟,水到渠成。萧之南相信即使资质普通,但是靠着对书籍功法的领悟叶寒山也能站在这个世界的顶点。
萧之南起了收徒的想法,却是不曾开口,带着叶寒山找了一处无人居住的房屋。
萧之南在路途中将一些修炼的事宜也是告诉了叶寒山,修行修行,修的便是行,虽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路在脚下,一步一个脚印方才能够扶摇直上。
两人坐在破败的房屋中,萧之南开口道“如今你已靠着《太平寰宇记》踏入修行的世界,但还未真正开始修行,等下你放开心神,我来助你打通窍穴”。
说话间,老人开始不断弹指,每弹指一次,便有一缕金色的光进入叶寒山体内,最终有一百零八道光进入了叶寒山体内,这也对应着人体内一百零八道窍穴。
叶寒山原本如同小池塘的下丹田气海在一瞬间扩充到湖泊大小,整个人精气充盈无比,周身上下被金色气息笼罩,熠熠生辉。
看着叶寒山还在吸收自己的灵气,萧之南也是感叹到“不愧为玲珑体,倘若是别的练气期怕是早已爆体而亡了”。虽然这样做可以帮助叶寒山打通窍穴,但全身痛苦不堪,唯有心智坚定的人才能坚持下来。
很多人都是进入金丹期方才打通全身窍穴,叶寒山刚刚进入练气期,肉身太差,肯定要经历非人的痛苦,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修炼速度更快,根基更为稳固。
叶寒山的意识渐渐模糊,没来由想起先生常说的那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一夜风平浪静,萧之南在叶寒山身旁坐了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