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都是什么人呢?第一个,贺循是孙策时代名将贺齐的后代,家族之中世代为官为将。第二个,顾荣是孙权时代丞相顾雍的后代,世代为官,文学上与陆机、陆云兄弟齐名。第三个,薛兼是东吴孙权时代名臣薛综的后代,世代为官,后来跟司马越也混过一段时间。第四个,纪瞻是孙休时代尚书令纪亮的后代,家族之中世代为官为将。第五个,闵鸿是东吴末帝孙皓的尚书,文学家。”
我在那一刻在王导身上仿佛看到了素未谋面的诸葛亮的几分风采,也意识到了原来真正厉害的角色是这王导。
此时,江北岸人马辎重汹涌,原本有序,只因五王都想抢先过江早日先落桩,大家同此想导致谁先到达江北其余王就闻风追赶而来。
场面可谓熙熙攘攘又汹涌。
琅琊王氏举族迁徙是对江东押上了重注,依附在王氏周遭生存发展的中小家族以及上千民户,在大树底下乘凉久了,现在大树不是倾倒是连根拔起移植他乡,他们也只能跟着大树走,舍不得几代人在树上搭好的窝,倒不见得依附族户们有多高远的见识知道趋吉避凶。
我从北方过来,见到交战区的惨烈场景,为这些不明就里却选择跟着大世家门阀南渡的人庆幸,很快他们就会后知后觉发现做了正确的选择。
可以说这些与大世家有关系的小门小户共享了大世家的大智慧,算是他们祖上积德留下来的无形遗产财富。
人群中我还发现了不少有道行修为的人,危难动荡面前对有本事的人而言也是种机会,展露本领的门槛比太平时低了。我也想到了接近王导的路径身份。
是以书上有言:愿君生逢激荡时。
五艘司马王旗楼船引领着大小船只次第行驶在宽阔的江面上,对岸建业城的驻守文武早已列队迎候,各种旌旗在江风中猎猎作响。
司马睿的车驾到达建业城中的新王府入住后,稍事整顿,两天后就见王导坐进马车百骑卫兵开道离开王府。
车马队伍最终抵达会稽郡山阴县,停于贺府门前。
贺府大开仪门,江东士族领袖贺循携众人亲自于门外迎接到访的王导,二人携手进府。来到花厅奉茶时共六人落座,贺循向王导逐一介绍,正是江东五俊其余四位顾荣、薛兼、纪瞻、闵鸿。我在旁看到这局面,想必这就是王导半年来多次派人到江东接洽士族的成果了。
下人跟六人分别倒完酒放置好佳肴果酿后关门退出。不透光的角落里几个老鬼飘然落座在各角落空位上,他们看不到我,我打量了一会觉得应该是贺府的祖上。看来这场会议重大到连家族祖宗都关注了,这场会晤应该是一场进退定调局。有好戏看了。
贺循率先举杯开口道“欢迎司马大人茂弘公大驾光临寒舍,请代我等江东士族向琅琊王殿下转达欢迎之情。”
贺循说完,另外四人也跟着举杯附和。
王导举杯道“我家世代久居琅琊,今番虽是第一次来到江东会稽,但久慕各位江东名士久矣。多番书信往来人员互访,今日终于可与诸位当面畅饮畅谈,幸甚至哉。请!”
“请!”“请!”“请!”“请!”“请!”六人纷纷喝干杯中酒。
贺循率先开口问道“琅琊王殿下此次都带来了什么?”
王导到“殿下全家,我琅琊王氏全族都来了这够了吗?”
此言一出,五俊表情各异。
王导道“若还带来了各位家族上下的前程以及恩泽子孙后代的稻粱谋,够未?”
贺循道“老夫已垂垂老矣,已不剩前程,儿孙自有儿孙福,远离是非漩涡纵然淡了前程也是一种福啊。”
王导道“那我们就先来说说为子孙做稻粱谋吧。八王之乱持续了十几年才刚过去,事实上仍然余波未平。一直没怎么直接波及江东,现在江东成为我朝唯一净土,接下来会不会被波及呢?在外,胡人叛乱四起,若是朝廷不能平乱,若是朝廷因内乱抵挡不住各路胡人军队的来袭,战火势必蔓延波及到江东。于内,若是朝廷守不住,各方势力退守割据江东,江东战火亦起。若是朝廷能平乱,东海王腾出手来拿回江东,也有可能导致战起。”
闵鸿问道“那当如何?”
顾荣道“不是猛龙不过江,想来无论哪种情况,琅琊王和茂弘公都已胸有成竹了。”
王导道“然也,但是再胸有成竹也怕万一,若能得到江东士族的全力支持,方能万无一失。”
纪瞻道“愿闻其详。”
王导道“无论发生以上哪种情况,留给我们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