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发,精致妆容的都世丽人。
果然女大十八变,真应该把现在拍下来,妥妥黑历史。
看着她抱起酥糖开始往嘴里塞的馋样,赵宪忍不住嫌弃道,“少吃点,小心你的牙。”
赵颖翻个白眼,“你在学校偷吃的比我还少?妈说你小时候睡觉都含着糖睡。”
“……”
赵宪无言以对,这确实是黑历史,物质匮乏的年代,甜味带着神奇的诱惑力。
他无语地点了点她的额头,提起她怀里的饼干就进屋了。
赵颖在后面喊着,“给我留几块再给爷送去。”
赵宪懒得搭理她,径直穿过院子,到了东边的屋子里,山区里温度更低,屋子里早早地烧好了炕,因为没有开灯,门被厚厚的帘子盖着,赵宪掀开帘子,好一会儿才适应屋里的光线,靠墙的角落里,看到了年迈的爷爷。
而上一世,爷爷也活到了八十多,算是喜丧,但是自己被爷爷看着长大,再见到逝去的亲人,如同命运馈赠的礼物。
他有些激动喊了一声,“爷!”
爷爷睁开眼睛,看到赵宪,笑的露出牙龈,零零星星几颗牙挂在上面。
“狗娃儿回来啦!”
乡里人,男孩统称狗娃儿,女孩统称女娃子。
赵宪笑容略一僵硬,而后抛开那些穷讲究,欢欢喜喜把自己买的饼干递上去,亲亲热热地脱鞋上炕围着爷爷说话。
狗娃儿就狗娃儿,要是可以再见到爷爷,被叫一辈子的狗娃儿都是幸福。
老人家耳朵不好,赵宪说话要对着耳朵喊才行,喊了一会儿,觉得脑袋有点嗡嗡地,喊太大声,自己的脑瓜子受不了,但看着老人满足的笑脸,赵宪只得继续喊下去。
没一会儿,赵颖开开心心地也凑上来,厚着脸皮吃饼干,赵宪看着一老一小,心中某个角落像是被填满了。
天快黑了妈妈林巧才回来,老远听到兄妹两个人的说笑声,料想大娃儿回来了,脸上也久违地浮起笑容。
一进屋看到桌子上的麻糖和辣条,还有赵颖手里拿的饼干,脸上的笑容还没进屋就垮下来。
看着兄妹两个的笑脸,才忍住没有发作。
赵宪看着妈妈的黑脸,一时间有些没反应过来。
在他看来,买这点东西简直寒酸到家了。
可是在林巧看来,这是自己辛苦帮工一天的收入,是读书两天的伙食,不该大手大脚。
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一个丧失劳动力的老人,每日靠着药撑着,明年大娃要是考上大学,又是一笔开销,是一毛钱都要计划着用的时候。
赵颖却完全没注意这些,她把手里剩下的两块麻糖放进兜里,看着妈妈阴沉的脸色,有些委屈地嘟囔,“妈,我哥回来了,你还板着脸。”
林巧叹了一口气,这闺女越大越让人操碎心,罢了罢了,至少两个娃儿读书不用自己操心。
林巧坐在椅子上,问道,“怎么才回来?”
赵宪看妈妈脸上的表情软化,不到四十岁的中年女人,头发还是黑的,脸上还没有上一世自己见她的那种神情,总是哀愁地望着自己,欲言又止。
“有点事儿在学校。”
林巧点点头,也没有多问,对于孩子,她一向比较放心。
转身出去准备做饭了。
县里离家里太远,又到了高三课业忙,赵宪这学期也是第一次回来,回忆着刚刚看大娃的脸上,还是有些瘦,一碗一碗面条喂下去,还是瘦,跟麻杆似的,这样下去,读书怎么跟得上。
林巧朴素的爱意就化作一大锅面条,和一碗香喷喷的臊子,连汤都不放,拿大的陶瓷碗装上满满一碗,浇上臊子,撒上葱姜蒜辣椒油还有香菜,结结实实搅拌好,就开始喊人吃饭。
西北人餐桌上也没有几个菜,一碟中午赵颖吃剩下的土豆丝,为了赵宪特意拌的凉菜,也是装了一大海碗。
给老人准备了一碗汤面,还有几个馍,面条少一点,吃多了晚上不消化。
赵宪一时有点不习惯坐在炕上吃饭,但是也不好端着碗站着吃,犹豫一下,看到赵颖热情推荐自己身边的位置,一屁股坐下去,把腿一盘,把面条一搅,热气腾地就上去了。
焦香的肉粒裹着面条,还有红油和醋的味道,二十里山路把中午那顿消化地连渣渣都不剩。
赵宪以更快的速度吃着面条,一海碗下肚子,稍稍感觉到胃里有东西。
“大娃儿吃饭怎么变慢了?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