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相公,是看病还是抓药?”
药铺伙计见有人上门,赶忙上前招呼,
孙木瓜很快打量了一番这间药铺,很小的一间,此时也没什么人。
“伙计,是这样,在下日常会上山采些草药,想来问问这里收不收草药!”
那伙计挺惊讶这瞧着文弱的相公还敢进山,可他也不纠结这些,忙笑着答道,
“本店自然是收的,日常这金山镇上和周边的乡村百姓但凡攒了点药草都会拿出来贴补家用,本店自然是收的,”
“哪?不知道这收购的草药都是些什么价格呢!”
药铺伙计似乎早已习惯或料到了对方会有此一问,解释说,
“像一些田间地头,溪谷沟壑之间常见药材的价格不过几文钱,十几文钱不等,这也要药材量大才行,
至于那些外头不常见的,如麦冬,地黄,黄芪,七叶一枝花一类,长在山林里的,品样好,几十文,又或一二百纹钱,量多或年份高的价格自然贵些,
再如那山林中也不常见,非得哪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才有的名贵药材,如人参,灵芝,石斛,燕窝等,这价格就很难说了,那品相完整,年份不错的,几两,十几两,二三十两银子都是寻常,
这药材嘛,年份越高就越值银钱,具体价钱,就要看买卖双方商讨的结果了!”
孙木瓜这会对药材的价值有了个大摡的了解,孙木瓜突然想到了隔壁钱塘镇上的许仙,有了那些课程的加持,不知道会对那小许仙的人生规迹产生何种影响,
那许姣容可是一心期盼自己的弟弟考科举的,可惜自己和瓜瓜准备的课程里不是些医学知识,就是些五花八门的杂学,更夹杂着不少“离经叛道”的私货,不知道小许仙会不会从此立志学医,以医报国呢?
孙木瓜突然好奇,如果小许仙要走医道会如何?
“小哥,我想问一下,我有个熟人的弟弟对医术颇感兴趣,有意学医,现如今,他是不是需要早早找家药堂,做个学徒,拜个先生?”
药铺伙计笑言道,
“去药堂做学徒固然是一条出路,可如果孩子决心要学医,又确实聪慧又有天赋,何不待人年满十五岁,去临安参加太医署的招生呢!
那可是官办的医学之所,能人荟萃,如果有幸被选上,在太医署学上几年,但凡学到几手本事,也够自己开个药堂,安身立命了,”
那伙计又向孙木瓜介绍说,
“咱们金山镇上五味堂的常员外,和隔壁钱塘县的胡庆余堂的胡员外,两人都是在太医署待过的,
当然了,他们出身医学世家,家里世代行医,自小就受家庭熏陶,学习医理药性,自然比旁人更容易被招进太医署,
所以我才说,常人得聪慧又有天赋,最好早早然熟读一些医书,了解一些药材药性和穴脉之理,这样才有可能被太医署招进去!”
原来还有这一说法,孙木瓜一直以为,小许仙学好了医学知识,再找家药堂做个几年学徒,熬几年资历就能自己开药房了,毕竟,原剧情里,许仙遇到白蛇前,应该就是这样规划的,
不曾想,想开药堂可没自己想得那样简单,没有官方学府的求学经历及认可,寻常大夫估计要花个几十年扎根在地方,行医治病,以认证自身的医术,打开了知名度,获得百姓和同行的认可,方能安稳开起药堂!
哪里像许仙,在白蛇的金手指下,年纪轻轻就开起了药堂,你叫旁人怎么想,对同行的大夫而言,这不仅是彼此间竞争的问题,是别人压根不认可许仙,不认为许仙有资格同他们同台竞技!
如果没有白蛇插手,许仙能解得了鹤顶红的毒?
更不要说剧情中,这又是死人复活,又是解决瘟疫,失目复明的种种神迹!
虽最终赢得了百姓的认可,堵住了同行的嘴,可最终吃苦头,受大罪的还是许仙本人。
白蛇这算不算揠苗助长呢?
许仙的经历又算不算得上是幸运呢?
孙木瓜倒是觉得许仙挺倒霉,他本可以安安稳稳,一步步地学习医术,顺顺利利地事业有成,过自己的安稳人生。
可惜他遇到了报恩的白蛇!
其中得失,也不知道他自己能否算得清!
出了药铺,孙木瓜将关于许仙的一堆事抛之脑后,他也就想想,吐槽一下,不打算掺和进去,剧情人物哪一个都不是自己能够招惹,
随后又买了一把镰刀和锄头,便抱着瓜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