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脸色变了,太后不动声色,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些后辈们。
廖贵妃后悔失言,她只是想让皇后难堪,并不想得罪太后。
她赶紧起身,亲自端了碗梗米萝卜粥,笑着递给太后说:“老祖宗尝尝,这是我特地让御厨给您准备的。”
太后倾斜身子,冷静地说:“我年轻时也脾气不好,不知道有没有让你们受了委屈。”
廖贵妃急忙跪下来说:“儿媳只是跟小辈们开个玩笑,老祖宗别往心里去!”
太后旁边的周嬷嬷赶紧扶住廖贵妃,安慰地说:“太后也只是开个玩笑,贵妃别当真。”
周嬷嬷是太后的陪嫁,一直守护着太后,又是心腹。
经常为太后处理这些口角事情,也感到厌烦了。
廖贵妃并不是真的想跪下去,只是借机站了起来,尴尬地回到桌边。
周嬷嬷把梗米粥递给太后,笑着说:“太后娘娘,贵妃有心意,您尝尝吧。”
太后吃了两勺,觉得没味道,又夹了一块红豆发糕吃了两口。
犹豫了一下,放下筷子。
再喝两口粥,又想夹发糕,却被周嬷嬷轻轻拦住了。
太后有些生气,但是不好发作,只好放下筷子,脸红得发亮。
白清欢坐得近,看到老婆子们一连串的动作,好奇地问皇后:“周嬷嬷为什么不给太后吃发糕?”
谁知道周嬷嬷听得很清楚,笑着解释道:“淮王妃啊,太后老人家有糖尿病,不能吃甜食。
太医嘱咐了,平时只能吃些梗米萝卜粥。”
消渴症,也就是糖尿病,患者需要戒糖以避免并发症。
白清欢提醒道:“发糕含糖高,应该克制,但是梗米粥的含糖量并不比发糕低,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也是禁忌。”
周嬷嬷有些吃惊:“不会吧?御厨都知道,太后的粥不放糖。”
古代医学智识有限,他们只知道蒸发糕要加糖,煮稀饭不加糖,但是不知道煮白米就是提取出最浓的糖,白清欢解释道:“白米本身就含糖,只不过与加工过的白糖红糖不同,当您喝一碗米粥时,和喝一碗糖水差不多。”
廖贵妃不敢与太后顶嘴,白清欢却对她不在乎,她说:“您是不是比太医还明白?在座的亲戚谁没有喝过米粥,有谁在米粥里尝出糖的味道?为什么在你嘴里竟然变成了糖水?”
白清欢见过廖贵妃的凶悍,不愿与她正面冲突,但一涉及医学问题,她的好胜心就难以抑制,她直接向太后问道:“我只问问你,是否有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等症状,是否有视物不清、手脚颤抖等症状?”
太后没想到自己的症状竟被白清欢一一说中,她看向白清欢,“你懂医理?”
白清欢谦虚地说:“略通岐黄。”
她话一落,南妃嗤笑道,她捅了捅皇后的胳膊,“皇后娘娘,你听到了吗?老七媳妇居然懂医术。”
南妃平时跟廖贵妃也不合,但她乐于和廖贵妃一起挤兑皇后。
人群中不时传来笑声,难道不应该笑吗?一个在土匪窝子长大的女子,能识字就不错了,竟然说自己通医理。
白清欢气得半死,被一群无知的女人嘲笑,她是医学博士,可他们一个个都没什么才华。
皇后也生气了,她生气廖贵妃和南妃无礼挑衅,也生气白清欢不懂得言行谨慎。
在皇宫,尤其后宫,不能炫耀财富。
皇后很有气度,她虽然生气,但还是说道:“淮王妃确实通医术,上次我得了哮喘,是她救的。”
楚思韵抱怨道:“母后上次发病有些奇怪,明明好几个月没发作了……”
然后她停了下来,湿润的大眼睛看着皇后,苦苦咬着嘴唇,像只受惊的小兔子。
南宫离口齿伶俐,立刻说道:“都是七嫂害的。”
庆王妃赶紧装模作样地制止住南宫离,“四公主小孩子,不要乱说话。
天家子女成婚,都是经过卜算的,你七嫂怎么可能害……嗯,七妹的婚事急,好像真的没有经过卜算。”
楚思韵又轻声说道:“七表哥和清欢郎才女貌,绝配,就算没有卜算,也能冲散一切不祥之言。”
白清欢看着他们一起说话,冷笑道:“母后临时发病,我不确定是不是由我引起的,我也没有办法马上说清楚。
要不哪天请个大师来算算吧。
但在我看来,更像是触碰到了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