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校长,无非是老一套的客套、夸赞和惊叹。
郑夺从对方身上,也读取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很长时间,他只应付着说了几句简短的话,大部分时间,都只是点下头而已。
常林祥、周闻两个都在。
对于抗冠状病毒药品初期研发的合作项目,他们已经详尽地和校方、院方,都做过一轮沟通。
安排这次校长和郑夺的会面,主要是为了利用一个明星效应,得到更多支持。
“办事”二字,离不开人之常情。
校长听闻今年招收到这么一个天才少年,好奇心当然要满足一下。
果然一见非凡,决定全力支持。
无论在理性上,对这个项目的可行性,以及学术和应用上的价值怎样怀疑和低估,
在感性上,都要对难得的人才,给予最好的培养条件。
郑夺在走了个过场,校企合作的事,就基本不再有障碍了,大功一件。
最后,他也趁机提出自己的一个小请求。
“校长,我能不参加军训吗?”
校长满面狐疑,略带关切,还夹杂着些许不乐,对郑夺的印象分突然打了一点折扣。
他按常规思维想,原来这是个不能吃苦的小孩,可惜了一身灵性和才气。
须知,天才等于1%的灵感加99%的汗水啊,光有那1%,不肯踏实用功,那也等于白费。
军训都不肯参加,以后真正的科研工作还怎么做?
科研不像电视、电影里那样,灵光一闪,随便捣鼓捣鼓就成功了。
真实的科研,可是漫长、艰辛的马拉松,绝对不比军训轻松。
“郑夺,你不想参加军训?这可是必修课,有学分的。”
“我知道,但浪费时间。”
“浪费时间?”校长善解人意地笑了笑,“一个月而已,耽误不了什么事。军训对塑造一个人的品格、毅力,很重要。换句话说,不经过军训,就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校长的话十分官方,也十分温和,他心里则想的是,真正的研究工作,当然还是靠几位专家教授做的,你一个学生,再天才,也不过是提供点灵感而已,其他所谓的工作,不过是参观学习。
郑夺直言:“一年。”
“什么?”
惊讶的不止是校长,就连自以为已经很了解郑夺的常林祥,也不免瞠目结舌。
“小郑,什么一年?”
“我们的研究进展,最多一年,第一阶段的成果,肯定完成。”
“第一阶段?”周闻问,“你是指,分子结构定下来,可以申请物质专利的程度?”
郑夺点头,说:“所以,刻不容缓。”
“刻不容缓?”校长收起笑容,严肃地问,“郑夺,这个项目还有什么特殊意义吗?即使我相信你们团队,一年能做到——说实话,我还真无法相信,就算我信吧,但是,为什么这么急呢?”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见一些新闻,拉美地区出现了冠状病毒引起的病例,和普通感冒差不多,对人体危害很小。
“之所以引起医学界关注,是因为它在空气中存活的时间,比普通病毒长很多倍,有大规模爆发的风险。
“因此,万一它变异出强度性变种,可能会引起大流感。”
常林祥和周闻互相看一眼。
常林祥说:“这跟小郑两个月前跟我说的情况,完全一样。看来他对这种病毒的判断是很准的。”
郑夺接着说:“而且我认为,强度性、大流感不是可能,是一定会爆发的。而且之后还会继续变异,甚至可能产生致命的危险。
“如果它的传播离开了拉美,进入全球,那就更无法预测了。我怀疑,西班牙大流感那种严重情况,会再次发生。
“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两年后,sars就要爆发了,时间当然紧迫。
周闻说:“我跟郑夺同学接触时间不长,但我也看得出来,他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一般人不一样,他看得很远,很有前瞻性。
“既然他这么说,我愿意相信。既然都预测到了大问题,那肯定要尽最大努力去防范。
“那我们这个项目,还真的不止是在学术上能做出贡献,也会很有应用价值。
“刻不容缓,嗯,说得对!
“校长,我现在想,和薛教授一起去一趟拉美,采集最新的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