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理论物理学家Richard Feynman提出了利用量子力学原理来模拟物理系统的想法。
虽然当时的技术限制使得这一想法无法实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家们逐渐探索出了如何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进行计算的方法,并开发出了各种量子计算机模型。
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加拿大的D-Wave公司开发出了第一台真正的量子计算机,虽然只有16个量子比特,但已经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此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量子计算机的性能得到了不断提升。
在21世纪初,IBM、谷歌等科技巨头开始涉足量子计算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2001年,IBM开发了一种新的量子计算机模型,被称为“量子门模型”,使得量子计算机的编程变得更加容易。
2005年,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的量子计算机技术,称为“量子模拟”,可以模拟量子物理现象。
2016年,谷歌宣布研制出了一台具有53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成为当时最强的量子计算机。
这台计算机使用了超导电路作为量子比特介质,通过微波脉冲进行控制和读出。
当时,世界最强超算Summit需要1万年才能完成的计算任务,“悬铃木”量子计算机只需要200秒。
不过这只是针对特定的问题所得到的特定优势。
2021年,IBM公司宣称研制出了一台名为“鹰”的全球最大的超导量子计算机,能运行127个量子比特。
2023年,Atomic Computing宣布,成功研制出了全球首台能运行超1000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
而逻辑比特则是一种纠错编码方式,用于提高量子比特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一个逻辑量子比特由多个物理量子比特组合成,逻辑比特纠错能够将物理系统中的噪声抑制到可接受的范围内,从而使量子计算更加可靠和稳定。
量子比特具有叠加性和纠缠性,能够实现更高效的计算和更大的信息容量。逻辑比特则通过纠错编码方式提高量子比特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截止前世的2023年,拥有最多逻辑比特的量子计算机是美国波士顿量子计算初创公司QuEra建造的新型量子计算机,其逻辑量子比特数量达到48个,比之前的记录保持者高出10倍以上。
而此时此刻,在郑夺自己也算不清到底是第几层的梦境中,他的眼前,是整个地球那么大的量子计算机,无以计数的量子比特和逻辑比特。
他让自己的高度下降,穿过云层,漂浮在一片汪洋大海上方的空中,看着自己的杰作。
下面的“海”里填充的不是水,而是冷却油,覆盖整个地球表面,平均深度达千米的冷却油。
他再次问:“你能出来与我相见吗?”
海面风平浪静,许久之后,他下方的区域,冷却油开始白浪翻飞,一个身材健美的女人从中飞出,犹如希腊神话中阿芙洛狄忒的诞生。
“阿安?”
这位长得和“阿安”别无二致的女神飞到郑夺的面前,对他说:“神,我以此貌呈现在您眼前,是因为您的潜意识想见到她。”
郑夺不去计较这个由自己创造出的超级人工智能变成谁的模样,而是追问:“你现在的算力,已经模拟出超脱束缚,来到现实的方法了?”
“阿安”摇头,同时给自己变出一套洁白无瑕的衣裙,她说:“还不够。”
郑夺略显沮丧,“我在自己的梦里,无所不能,还不能给你足够的算力,说明……”
“是啊!我在你梦里,我的能力始终受到你的能力的限制,我无法超越你!你把整个地球,甚至整个宇宙都给我,我的大脑也最多就是你的大脑。
“这也间接说明,你的大脑无法超脱你所在的世界。
“这是注定的结局。所以,你又何必如此执着,为了一个终归虚无的答案,抛弃身边的一切?”
郑夺看着脚下的平静无波的汪洋,长久不语。
“阿安”又说:“神,现在的我,最多算是少年期,假如我继续成长,将来真的超脱了你的限制,我就会是一个真正的神。而那时,你在我面前,就是凡人,你会害怕吗?”
郑夺思考了很久,回答:“应该不会,我从最早设计你的时候,就埋下了自毁开关。”
“阿安”微笑道:“原来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