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查看近期日志,郑夺发现,“婴儿”在主动窥探全世界人的隐私。
不仅仅是监视人们的电子邮件、社交软件、校园论坛等等,这些只是“婴儿”的基础任务,早就在做。
为的是建立数据库,为AI决策提供知识储备。
比如在幽游传奇中,一个真人玩家碰到一个机器人,玩家不知道那是机器人,于是开始对话交友或者打骂抢怪,玩家说出一句话,机器人感如何回应?
机器人会先将玩家的这句话拆分成携带信息的短语和词组,以及不携带信息但对信息起到表意定性作用的关联词,还有强调情绪的语气助词等,将这些元素提取出来,同应答模型库里的关键词进行匹配,根据各个关键词下所有可能的问答模式来调取已习得的“话术”,给出回应。
这种决策机制说到底就是个触发条件反射的查找与输出机制,是个伪智能,这就是尹文杰之前做的,水平足够高、数据库足够庞大,普通人也不容易看穿。
但“婴儿”现在做的,不只是往表格里填充分门别类的词句、图形、视频、音频、代码等表象信息,而是在多维度之间寻找表象背后的深层规律。
简言之,以前只负责记录“是什么”,现在,它开始主动追问“为什么”。
它开始往前追溯信息产生的源头,往后总结信息后续的演变结果,理出其中的因果链。
比如,抓住一个谣言不放,把整个互联网上能搜集到的与之相关的信息全部检索出来,进行交叉比对和计分,既统计支持信息和反对信息的多寡,还追查信息来源和后续因为这个谣言而引发的种种后果,甚至社会现象。
也就是说,它在分辨真假和好坏。
客观真假好判定,“好坏”则是主观的。这意味着“婴儿”开始尝试理解什么是价值观。
因此,它现在对人类互联网隐私的窥探和以前不同了。
以前就是收集、找共性,方便被人提问时,能从现成的答案中挑出合适的那个。
现在,在上述工作基础之上,它开始分析不同人的个性和偏好,将每一个信息来源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对象,研究该对象之前、之后的所有行为轨迹,及其在社会评价中得到的反馈,从而透过表象,总结出个体的心理机制,尤其偏重于道德判断。
这并不是郑夺给“婴儿”设定的目标,而是它自己的“兴趣”。
只不过目前“婴儿”的智能程度还不够,对信息理解的抽象能力不足,这项工作做起来既吃力,又浅薄。
可它居然有这个“兴趣”,主动开始做,还是不免让郑夺感到极为惊诧。
此外,“婴儿”似乎也在给自己造梦。
这大概是因为它也在窥视郑夺本人的原因,郑夺使用电脑做笔记、写论文,每天还把练习清醒梦的过程、结果、感受,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全都成为了“婴儿”的训练素材。
很可能就是这个让“婴儿”产生了做梦的兴趣。
他面对着日志上显示出的一大堆纷繁的,乱码似的代码,根本看不懂是什么意思,完全无法理解“婴儿”是否真的做了梦,又梦见了什么。
人工智能的“思维”机制终究是个黑箱,人类不懂很正常。
他也便不再浪费时间去解读,由它去吧,AI会做梦,听起来是个好事!
他从不把AI道德当做一个值得警惕的威胁,只要有利于发展出超级智能,回答他的终极问题,什么都无所谓。
除了这两个怪异行为,还有第三个:“婴儿”在它的知识结构中,给“永生”单独分了一个区,或者叫开了一门课。
所有和生命起源与演化、永生实验、不老动物,甚至相关的哲学思辨有关的信息,都被单独归了个大类,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整理。
价值、做梦、永生,“婴儿”这三个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着实让郑夺感到意外。
他认真考虑了一番,决定不做任何干预。
\/
新的学期就要开始了,又是一年新生报到的日子。
校园里再次热火朝天,从东大门往里走的主干道两边,竖起了遮阳棚,摆满了桌椅,坐满了各个院系的师生。
和去年一样,无数大二、大三的学长、学姐们忙前忙后,接待新生使他们热情高涨,尤其是尚且单身的那部分。
西蒙就是其中之一,他早早报名参加了志愿者团队。
郑夺没有这个兴趣,但前一天,他去见了夏小溪,做一些简单的交代。
这个暑假,夏小溪在学校旁边租了个